无偿献血专论之一:“血荒”,你负什么责任?
近来,常可以从媒体上看到由于血液供应紧张而造成手术延期或要求患者家属互助献血的事情,他们愤愤于医院/血站不能给他们及时地提供血液。不少媒体往往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在情况不甚明了下而有失偏颇大肆报道。其实他们在埋怨,在质问的同时,没有考虑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血液作为一种不能通过人工制造出来的东西,不是单靠某个人或者某批人就能够完成的。血液的充足供应,要靠很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是需要每个公民勇于奉献,勇于担当才能实现的。所以每当血液供求出现失衡时,很多部门包括你我都应该深刻地反思。 对医院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生对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血。说得直白,就是该输血的输,不该输的坚决不输。作为一名医生应当清楚血液采集的流程,对于爱心的捐血,应当科学使用,慎之又慎。因此,我们的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就成了制衡“血荒”的“第一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医生的“医德”“医术”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要培养医生合理用血的意识。自古以来,医生就被赋予“救死扶伤”“白衣战士”的光辉形象,医生这个职业有别于任何一个职业,它要求医生要更严格地自律。因此,即使专业的输血知识简陋,但亦应在日常的职业行为中不断学习,提高驾控输血的能力。 对卫生行政部门来说,首先是要给无偿献血提供更多的大环境支持,这种支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已有明确规定要求的,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提供政策、组织、人际协调以及改善采血条件的物质支持。显而易见,一个地方的采供血工作有着政府强大的、鼎力地支持,何有“血荒”之虞。其次就是对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培训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多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合理用血培训,对医生所掌握的输血知识进行考核。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定期对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检查纳入到常态工作,我们的卫生行政领导更应当清醒看到当前各地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及时监督或是减少不合理输血甚至浪费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错误输血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对患者更是一种不安全因素的增加。还有一件事是卫生行政部门需不遗余力实践的,就是在本部门、本行业组织医卫人员积极献血,用医卫人员的亲历亲为树立献血无损健康的榜样,这是对各种献血非议最好的佐证。 对宣传部门来说,无偿献血作为一种公益活动,应该倡导广大媒体将无偿献血宣传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在信息化社会,媒体的宣传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无数事实证明媒体在传播慈善理念、弘扬人生价值,感召奉献、凝聚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当前非议四起的时候,我们的媒体应当站在科学的立场,站在血液供应关系国家稳定的大局,切忌盲目跟风,甚至口出激言,混乱视听。舆论监督和制造混乱在本质上是截然迥异的,我们的媒体应当牢牢把握好。 对血站来说,是解决血液供求关系最重要、最具体的机构和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了血站是境内唯一的采供血机构,所以确保安全供血,血站责任重大。由于许多的原因当前社会对血站的误解很深,这就要求各地血液机构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位置,要学会“忍辱前行”,而不应简单地埋怨或牢骚。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公开透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更多的血源,加强服务意识,树立采供血机构的良好形象,力争让一次献血者成为固定多次献血者。同时,也要严格对血库进行质量控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血液的浪费。此外,也应多和用血医疗单位做好沟通,确保合理用血。 对于一个普通健康适龄公民来说,无偿献血也是一种义务,要知道,天灾人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平安而不遭受任何意外,如果每个人在健康的时候都觉得献血与己无关,那么当需要用血的是自己或亲人的时候,谁又来为你奉献热血,点亮生命呢?因此,不要在成为受血者之后再来谈感恩,再来谈献血,这样将无血可用。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也规定各级政府部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 每年的七、八月份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临床血液供应紧张的局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现阶段献血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换句话说,或许就是你我应该去积极地献血,尤其是公务员、教师以及更多的国家公职人员。所以,当真正“血荒”来临时,无论是患者或者其家属,无论是医院或是临床医生,无论是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都不应埋怨斗气,而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积极献血,去有效监督,去奉献爱心。无数发展的事实证明,凡事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