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象与数: 达·芬奇、黄帝内经与洛书
高也陶 1 周波2
(1.南京医科大学明基医院 210019; 2.广西省合浦县中医院 536100)
摘要:根据心、肺、肝、脾、肾及大脑等器官的分布、达·芬奇提出的人体比例、《黄帝内经》对这些人体器官的认识以及《洛书》九宫数的排列,提出人体解剖符合数学和几何上的某种规律。由此分析并提出《易经》的象不仅是形象、表象、象征,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象位或方位为前提的。象位是结构,表象是以结构为内在基础的外在表现。以结构为本体基础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现象,在医学上相当于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关系。象与数组成的规律自然天成,说明天、人、地及其间万物都是以某种特殊的数学规律而生成存在的。
关键词:达·芬奇,解剖学,黄帝内经,洛书,易经
The Orientation and Digit of Human Body: Leonardo da Vinci,HUANG DI NEI JING and LOU SHU.
GAO YE TAO, ZHOU BO (Department of Medicine,BenQ Medical Center,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dicine,Hep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xi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heart, lung, liver, spleen, kidney and brain in human body, the proportional lengths of several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by Leonardo da Vinci, HUNG DI NEI JING recognizes the human organs and the digital chart from LUO SHU, this paper argues the human anatomy is accord with some laws of Mathematics and Geometry. The image of YI JING is not only the icon, symbol and index but also orientation, direction and position. The later is more important. The orientation is the structure. The image or icon is the external present on the internal basic structure. In medicine, it is similar the relation of Anatomy and Physics with the reality structure presents the phenomenal function. The Law of orientation and digit are natural. It proves all are being by some mathematics laws.
Key Words: Leonardo da Vinci,HUANG DI NEI JING, LOU SHU, YI JING, Anatomy
1. 科学的语言:数学与几何学
162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说,“哲学(Philosophy),就被写在我们眼前这本巨大的书本——就是宇宙万物上,但是如果我们不先学会书写它的语言及符号,就无法理解它。这个语言就是数学,符号就是三角、圆和其它的几何图形。没有它们,人们无法理解世上任何一个简单的意义;没有它们,人们将在黑暗迷宫中徘徊。”[1] 伽利略这里所说的“哲学”一词在当时包含了所有自然规律的研究。伽利略的这一思想以及他自身的成就,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后人尊其为现代科学的之父。[2]
比伽利略更早100多年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早就利用数学与几何学来研究人体。伽利略和达·芬奇都是意大利人,伽利略曾经在达·芬奇长期生活和工作的佛罗伦萨做过研究,相信他一定有机会看到达·芬奇的伟大创作和著作,并受其影响。
2. 人体象与数研究: 达·芬奇
近年,随着达·芬奇的手稿逐步被发现和公开,以及他留存于世,备受后人崇敬的绘画、雕塑、军事、水利……等伟大创作,人们对这位600多年前的学者的敬仰和惊叹与日俱增。达·芬奇受奥古斯都王朝的罗马作家维特威乌斯(Marcus Vitruvius Pollio,c. 90-20 BCE)对建筑结构的论述影响,认为所有自然生成的物体,都与建筑一样,存在一种最佳比例。达·芬奇给出了人体比例,如:人体长度等于:下巴到额头发际的10倍,下巴到头顶的8倍,胸的中部到头顶4倍……,[3,4]并在1490年和1521年专门绘制了命名为“维特威人”的人体图(图1)。
图1. 维特威人(Vitruvian Man, 左图1521年,右图1490年)[5]
“维特威人”图示了许多成人的解剖数据,最显而易见的如: 直立人水平外展两臂时,双手指顶端间的距离,等于人体高度,因此,形成一正矩形;人躺下四肢外展时,以脐为中心作圆,四肢顶端正好达及圆弧。进一步发掘,还可以得出众多的数据和图形。[4] 如图1 左图是中的两个正、倒的三角形是后人在达·芬奇的原图上,加上去的。两个三角形叠成六角星,是“大卫之星”的符号。“维特威人”已经成为当今著名的医学符号之一。
伽利略对科学的定义,以几何图形与数学来表达自然规律在达·芬奇的“维特威人”中充分体现。特别要指出的是,达·芬奇的“维特威人”还表现了人体的对称性,以及象限的关系,即人体的上、下、左、右的关系。虽然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90)的解析几何要在“维特威人”问世后的100多年才能问世。
3. 人体象与数研究: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70%以上的篇章与解剖学相关。[6]
3.1. 人体比例
《黄帝内经·灵枢》的《骨度》和《脉度》两篇对骨骼与脉的长度有精确的计量,《肠胃》和《平人绝谷》就消化道的长度和容积亦有精确的计量。但是,从字面上看,这些尺寸与当代解剖学相去甚远。以至中医学者、包括医学史家都认为中国传统的解剖学是幼稚可笑的,以藏象说来回避这些与当代解剖相差极远的数据。十分遗憾,这些学者都忽略了重要事实,古代尺寸与现代不同。如果用周代的尺寸换算,《黄帝内经》对骨骼长度测量与现代完全相同;用商代的尺寸换算,《黄帝内经》对消化道长度测量与现代完全相同。[6]
《黄帝内经》记录的标准人身高七尺五寸,前额发际至下巴长一尺,正好与达·芬奇所指人体长度等于下巴到头顶的8倍惊人的相似!略微的差距,应当考虑人种、前额发际到下巴与下巴到头顶两者之间的不同。因此,认为传统中医解剖是模糊的,显然并非事实。
3.2. 脏腑图: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还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了测量,并排列了它们的象限(方位)。[6] 如图2.《黄帝内经》脏腑图。该图是根据《黄帝内经》整理。最新的研究证明:三焦的解剖结构是:上焦为颅脊腔,中焦为胸腔加胃中,下焦为腹腔;心主的解剖结构是:脑、脊索、脑神经与脊神经。[7] 即使我们不提脏腑图中各个器官的排列整理自《黄帝内经》,不用中医解剖的三焦概念,只从当代解剖学的观点来看,图2也是完全符合人体解剖的事实存在。
图2是个三角形结构,代表人的体腔(body cavity)。明代大医张介宾(1563-1640)在对《黄帝内经》分门加注时,明确感觉到并指出:“分明确有一府。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8] 张介宾所预感的包罗诸藏的一腔大府,就是人的体腔,由三大体腔(三焦)组成,如图2右。[9]
图2 左: 脏腑图[4] 右: 人体腔图[5]
三角形的脏腑图按人体结构从上到下三层,最上层是脑脊腔(cranial cavity),中层为胸腔(thoracic cavity),下层为腹腔(abdominal cavity)。上层的脑脊腔从颅直下,穿胸到骶,其腔内的颅脑--脊神经从上层直贯到下层。中层心脏与肺,下层为腹腔诸脏器。就内分泌腺来看,与这些脏器似乎一一配对,上层脑脊腔中的脑--脊神经对下丘与垂体,中层胸腔的心对胸腺,肺--气管对甲状腺(包括甲状旁腺,位置在气管前,与肺关联), 下层的肾对肾上腺,脾对胰腺与肝对性腺(男性腺后天才出腹腔)。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人体后背的脑--脊神经从上直贯而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位于人体前面的消化管也是从上而下,从口腔到肛门,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脑--脊神经为一实体脏器,消化管为空腔脏器。三角形的上层、中层以实体脏器为主,下层以空腔脏器为主。
三大体腔实际就是中医的上、中、下三焦。[10]上焦为天,下焦为地,中焦为人。上焦一脏,心主;中焦二脏,心与肺,下焦三脏,肝,脾和肾。不仅体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且反映人体解剖结构符合自然界最稳定的三角体结构。越是在人体上层,内容物越少,在人体下层,内容物越多。从而使人体能够灵活运动,平稳安全。
上焦对应天,心主在上焦,但是,心主却是通贯三焦,表现天道对人与地的影响,同时表现在人体解剖结构之上。三焦实为一体,涵括中医解剖的所有脏腑。表现《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
但是,越是在人体上层,越是重要。上焦含有心主,生命中枢;中焦含有心与肺,气与血之中枢;下焦为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越是在下,等级越低。也反映了人体解剖结构对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3.3 脏腑图:阴阳
图2表现了脏腑的阴阳。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三焦为腑,为阳。五脏为脏,为阴。空腔藏器为阳,实体藏器为阴。
图2还表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上为阳,上焦在人体最上部,是为至阳,但其内容大脑却为阴。下为阴,下焦在人体腹部,三焦中最下面,但阳腑几乎都在下焦,如:胆、大肠、小肠、胃和膀胱。
六阴藏为实体器官:脑、心、肺、肝、脾、肾。六阳腑为空腔器官:三焦、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3.4 脏腑图:五行
图2表现了脏腑的五行。土在中,为脾胃;木在东,为肝胆;火在南,为心;金在西,为肺;水在北,为肾膀胱。基本与传统五行相同。有所不同的是,大肠与小肠在中,在土,与胃相连成消化道。不过土是可以弥补其他四元素的不足的。
而且,从图2看,脑脊神经从上焦直贯而下,穿过中焦达下焦,下焦中部的土与中焦已经不是封闭的状态,而是相通的。又表现了三焦合一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上焦只有一个脏器,也非五行,不生不克。中焦两个脏器,火克金,心克肺。下焦三个脏器,从左至右,木克土,土克水,即肝胆克脾胃,脾胃克肾膀胱。是以同焦脏器相克。
但是,下焦肾水可以生肝木,肝木再克脾土,脾土再克肾水,使肾水不能更多的生肝木,形成一种特殊的循环,特殊的平衡。但这似乎是一个不典型的正性反馈,其结果是脾土受抑制,而在中焦,却发生心火不断克肺金。于是,下焦的肾水,入中焦,克制心火,而中焦的肺金下到下焦克肝木。完成五行的相生和相克。
3.5 脏腑图:四季
图2还表现了脏腑与四季的关系,这是传统中医所表现的时空概念。从左下角肝东方肝,应春,顺时针旋转,便是南方火,夏;西方金,秋,北京水,冬。土在中,一年四季均可相应,或者上移到中部,正好在南方火,夏和西方金,秋之间,应长夏一说。
3.6 脏腑图:三部九候
图2对于传统中医解剖学来说,还反映了《黄帝内经》所述的人体结构的三部九候。1)天、地、人三部。2)上、中、下三焦,应天、地、人三部。3)各部再分天、地、人,三三得九,九候相生。
4. 脏腑图与洛书
《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与《洛书》九宫图相应。[9] 图3。九宫数的方位与数字和脏腑图的几乎排列完全一样。如图2因脑脊神经贯穿上、中、下三焦,上焦的脑脊神经下降,将下焦的脾胃上提,合成中宫为土为五。则形成:心火为南为九,肾水为北为一,肝木为东为三,肺金为西为七。脾、心、肾、肝和肺均为脏,为阴,为奇数,与九宫图的分布完全相同。阳数的分布暂没有线索,留待后人探讨。
图3 洛书。传说上古之时,洛水有龟出现,龟背上分布有三行三列共九组点数。分布的方式正好是数学上的九宫图。不论是横向、竖向、左右斜向,三个数字相加都是十五,
众所周知,“《周易》不仅没有“五行”的“发明权”或“专利”,而且还不是系统论述“五行”的专著,所以在五行学说方面它对《内经》的影响较小。” [11] 因此,《黄帝内经》也可能是从人体解剖的具体结构与性质勾划出九宫八风图:以器官结构的实体或空腔的性质,判定阴、阳;以器官的解剖位置判定其方位;最后导出九宫八风图。
5. 讨论
5.1 洛书九数是《易经》的基础,我们现在读到的《易经》其实只是周代创始人周文王的杰作,经过孔子编纂,只是周易而已。已经读不到夏易《连山》和商易《归藏》了。《黄帝内经·灵枢·肠胃》等篇用的是商代的度量衡,证明《黄帝内经》的部分篇章早在商代就已经成文。远早于《周易》,更早于既往习惯的认识,以为是春秋战国或更迟的编纂。因此,在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进行解剖工作时,周文王和孔子都还不知要多少年后才能出生,以《周易》断先民的解剖概念,肯定是不准确的。
5.2 图2表现了人体解剖的象与数。此处的象不完全是形象,更重要的是方位、象位、位置与方向,是几何学概念,非象征表象。
《易经·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所以,人们都把《易经》象当作表象、形象的多。有著名学者说:“《易经》符号具有三个特征:它是表象,即象形, 又象意,其表像所代表的是一种形象,另外他也是在作所谓有指示,指向一个外向的世界,因而兼有一种能/所指示的含义。同时,他还有一种意涵,代表人对世界的认识,又代表内在的一种认识。三个特征若按西方的符号学说法,即是一种icon(图像),一种index(指示),一种symbol(象征)。这三个方面彼此影响。”[12]
上述说法忽略了《易经》的象,还有方位(orientation)的概念。《易经·系辞上》 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显然定位在先!
《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经·系辞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可见方位,位置与方向的重要性。卦象必须建立在特定的爻与卦的位置上,离此什么象都不存在了。孔子就是根据卦象的特定位置不容置疑和变换,推演出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人伦大典。
《易经·系辞上》:“乾坤其易之缊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可见,圣人只是以象来探讨无形的道,探讨见不着的奥秘.但此象是在乾坤之中蕴育的,只有天地等卦爻的排列,易才得以建立。没有天地就没有易。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
5.3 上述可见,传统中医早就用数学与象位来研究人体。按照当今科学的定义,传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科学的、数学的、精确的。有学者认为:“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械化算法体系’一脉相承”,“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13],显然,符合伽利略对科学的定义。
参考文献:
[1] Galilei Galileo. The Assayer[M/OL] 1623,(2010-10-09) [2010-12-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Assayer
[2] Wikipedia. Galilei Galileo[M/OL] (2010-11-04) [2010-12-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lileo_Galilei
[3] Josea AM. Anatomy and Leonardo da Vinci[J]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1,74:185-195.
[4] David Bowman. Vitruvian Man[M/OL] (2008-01-01) [2010-12-22] http://www.aiwaz.net/vitruvian-man/a6
[5] Z?llner F. Nathan J. Leonardo da Vinci[M] K?ln, TASCHEN, 2003.pp1-689
[6]高也陶。《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pp1-469
[7] 高也陶。《黄帝内经》的心主是脑脊神经系统[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版)2010,(11):78-79
[8] (明)张介宾。类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9] Temple College. Body Cavities[M/OL](2006-01-11)[2010-12-26]http://www.templejc.edu/dept/biology/RHicks/biol2404Int/cavities.gif
[10] ]高也陶 孙保平。《黄帝内经》脏腑图与《易》九宫图[R] 香港,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pp1140-1148
[11张其成。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J] 原载《国际易学研究》第6期(2004-12-29)[2010-04-21] http://www.gjyl.org/ModernInfo.asp?ID=358&CID=42
[12] 成中英。易之典范:易学本体形上学与和谐哲学的发生、建构与发展[R] 香港,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pp239-259
[13] 李曙华。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 [M/OL] (2010-03-03) [2010-12-24] http://blog.163.com/thedao@126/blog/static/1300451662010239553116/
(本文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