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杖】2025年新年献词
——让我们每个人都燃烧起明天生命的火炬
又一个离去的春华秋实的轮回,又一个希望的冬季,它已经庄严地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在世界世界化(Welt weltet)的步履中,似若在云中漫步。我们不怕劳累,也不怕寒冷;这样的海拔,愈加使我们坚强。
世界在世界着,我们在我们着,身体在身体着;今天的世界“并非现成的可数或不可数的、熟悉或不熟悉的物的单纯聚合。…也不是一个加工了我们对现成事物之总和的表象的想象框架…它比我们自认为十分亲近的可把握和可觉知的东西更具存在特性。”[ 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33页。]在我们的生命和身体变成为动词时,当我们作为人的主体变为世界的客体时,在我们“自我”变为直觉下的谓语时;世界开始向另一个“群族”开放,此刻,我们的生命的分子和每一种元素都开始燃烧,我们因为碳基的根基在酶化的运动下,尽管幸运地存在;但显然,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划分已经开始被延申:世界1是客观物理世界;世界2是主观意识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是没有认识者的知识,它是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随之,世界4拉开序幕,信息革命后数字化生存时代急速地改变了我们曾经为之雀跃的观念,即世界的世界化的加速,使世界再度奇迹般地僭越。AI在二阶性符码和文本对自然语言重构完成之后,人类的主体认知发生了根本性颠覆;智能主体开始改变客体世界,动摇人类主体地位,并且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化的非有机体“机族群-机物种”(拟人或人类家族相似型-机人);它在“世界5”(The world 5)的概念中获得合法性。我们依然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Ansicht),使“自在的世界”(Welt an sich)概念[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629页。]在我们的意识中,借用语言活动,使其扩展;世界5的世界观念,正是在我们的感官和认知或语言活动之基础上,成为我们新的、有激情和力量的指引;它将成为一种新时代的、鼓舞人心的、历史性的伟大号令;指导我们的精神走向和行动选择;使我们更加充满希望和增益平凡生活的热情。
人性形成的格局和格式,是成全于空间(界)和时间(世)之间,在对宇宙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发展了自然和人类社会,按照宇宙的永恒运行规律,创造历史、文化、民族和历史,有了文明和科学技术;通过知识和各种活动改变人的世界,通过自我的教化和经验的积累,确立了世界观念,而这个世界的构成就成为人类的‘根概念’;科学具有自由价值,而只有认识到世界本质,人的存在才有意义;颠覆、更新和改造,是我们作为“永恒客体”(怀特海语)的神圣使命。提出一个先驱性概念会引领和促进一个新的历史超越;会加速人类进化和改变;它的颠覆性,往往会激起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世界既是概念的,又是物质的。我们已经艰难地通过了理念的十字路口,不自觉地迈入一个后人类文化时代,它是继后现代运动之后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世界4中的符码和文本是对自然语言的重构,按照一定目的自觉的设计;而世界5是对世界4的语言结构的重大超越,并对人类的理念进行了根本颠覆;它是“后之后”(post the post),它是“What’s beyond the post?”(后之上是什么?)的最真诚的说明。[ K.C.Patton,A Magic Still Dwells,p.77.
]
火正是我们这种迈向世界5时代的巨大变革的物质和精神的生命动元,是人类历史变化、转折、发展的活力。物品们在“根尘识”但并不和合的世界,火花崩散,努力不浪费每一寸时光,用尽我们的功夫;我们深知真理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此刻,就在我们的餐桌上,在我们的足下,在我们的鼠标中,它的意义就在我们的心中。根尘并落,尽在我们的呼吸之中。我们是一个个发光的有机体,在灿烂的生命之火中实现生命的造化。对立则引发互补,有火就有光明,就有热量,就有生命的动力,就能够进步和辉煌。天人合一、阴阳互生互补为道,互助互补互帮互学为道,团结和友爱为道,唯有智者和仁者可循大道与正道。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杨天才 张善文 译注,周易,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感谢普罗米修斯的勇气和伊阿珀托斯之子的智慧,带着余烬未熄的茴香茎秆上的火种来到人间,点燃了人类第一堆木柴;这是宙斯禁止的天上之火。火展开并验证了身体作为物质的那一部分产生一种远离平衡状态的秩序,它超出了通常热力学行为的状态的稳定区域,打破了人的灵魂就是和谐(the soul is the harmony)[ Plato,The Apology,Ph?do and Crito of Plato ,THE HARVARD CLASSICS EDITED BY W.ELIOT,LL.D. Translated By Benjamin Jowett ,P..F.Collier & Son Corporation ,New York ,1937,p.52.]的西米的论断。或改变了人类的生命秩序,它能够建立身体结构的新秩序,从原有的躯体结构溢出或逃逸,不再固守曾经的平衡,人的身体“存在”(dasein)的耗散态被“火”所点燃,作为热力与生命力激活,失去原真的稳定与和谐,它显示出两种行为的一类体系:在一种情况下趋向最大的无序状态,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有相干行为。[ 湛垦华 沈晓峰编: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人人具有普罗米修斯情结,就是要力求改变生活、改变身体(或自然生长、更新与代谢),那么,灵魂就是火。
“他[ 在这里主要指“造物者”(Demiurge,旧译“得穆革”),其原意是“努力工作着”,柏拉图在后期用“手艺人”一词,来替代这个造物的神。手艺人可以通过几何模型近于完美的模式创造这个世界,善与美是人类的一个对于世界的理想,但手艺人通过造物控制世界,而这个世界是可以改变的,完美也可以转变为丑恶。这乃是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主义的深刻内在的寓意。]主要用火来造诸神的形式,使之辉煌可观,并根据宇宙的样子,而给他们以圆形。他赋予他们以优越的理性,并安置在天空各处,点缀整个宇宙。”[ 柏拉图:蒂迈欧篇,谢文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赫拉克利特将火作为宇宙与万物的本原,认为火是一切变化的动元,是物质生灭的活力,或可以战胜一切与包容所有;因为“火”会让事物产生变化,火是一种熊熊燃烧的状态和形象、动相,物体只有在燃烧后才会出现火的现象与品质,任何东西被火燃烧之后,都会发生改变,火的状态是流动、热烈、充溢和可以演绎为千姿百态,其实赫拉克利特用这个隐喻来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处于运动、变革之中。燃烧和熄灭,解释了世间万物的生生灭灭。火熄灭了,就变成了世界的万物;火燃烧了,万物就会被毁灭。宇宙中无一不处于生死、有无、虚实、明暗、冷热的不断循环之中。
人的身体和灵魂也如火样的变动、生长、死亡;火生成了世界,宇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按一定尺度熄灭。”[ 姚介厚:西方哲学史(第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火的燃烧与熄灭决定了宇宙和万物动态变化的秩序。水与气是一种状态,而火是过程,这是黑格尔解释为什么赫拉克利特把它作为宇宙本原的理由。火是能量,是动力,是自然界的主宰;火生灭万物,判断和识别万物,支配和驾驭万物。他还认为灵魂的本质就是火以及火所产生的热气,干燥的灵魂闪闪发光,它最为智慧,最为优秀;灵魂一旦沾有湿气,被水浸入,灵魂则死亡。[ 同上书,第136页。]火启迪了很丰富的宗教意识;火为人类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它是天上和人间联结的信使;火飘忽不定,像幽灵一样,把光明和温暖赐予人类。
加斯东?巴士拉[ 加斯东?巴士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3),法国20世纪著名科学哲学家,法国新认识论创始人、诗人,其两大研究领域为认识论和诗学。](Gaston Bachelard,1884-1963)说:
“火于是成为能解释一切的特殊现象。若一切缓慢变化着的东西能用生命来解释的话,那一切迅速变化的东西就可用火来解释。火是超生命的。火是内在的、普遍的,它活在我们心中,活在天空中。它从物质深处升起,……。它又回到物质中潜隐起来,像埋藏着的憎恨与复仇心。唯有它在一切现象中确实能够获得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善与恶。它把天堂照亮,它在地狱中燃烧。……它是安乐,它是敬重。……它能够自我否定:因此,它是一种普遍解释的原则。”[ 巴士拉:火的精神分析,杜小真、顾家琛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8页。]
火在佛教的意识中是一种精神。东晋庐山慧远法师论证:“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沈骊天等:生死轮回的永恒灵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8页。慧远:334-416年,东晋艰难佛教领袖主张形尽神不灭。]而六朝尚书郑鲜之主张:“薪虽所以生灭,而非火之本。”火本自在,火本至阳,阳为火极。[ 同上书,第59页。]中华文化“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 转引自束景南: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原文出自崔希范《入药镜》上篇。];而心属火,开窍于目,心火外照,则目可外观万物;心火内照,则内视脏腑。火者明也,明者定而内明,内明则万物皆可明也。中华民族将火作为一种英雄奋斗的精神象征,并以火除恶,名为“火除邪祟,百家安宁”。火能驱赶黑暗与邪魔,给人间带来光明和和平。
圣奥古斯丁关注布义战争中的祝融之灾。罗马城内,大火烧及维斯大(Vesta)神庙,燃火不熄的贞女受惊,梅德禄司祭奋力将神像救出。奥古斯丁痴情于烈火的象征,这是他对上帝敬拜的一个巨大的符号。在描述和使用这一光明使者之前,他就开始感知到火的精神意义,以及与此命题,把身体、精神、心灵交汇在一起,共同完成对于太阳、光照、足前的灯、火柱、火杖等等语言辩证,使其表意既成为能指又作为所指的属性。圣保罗称磨难为火:“炉火试炼陶人的器皿,人的试验,却在于他的言谈中。”(德训篇 27:6)
火焰,是另一种物态的“光”。“火对凝视着它的人来说是一种迅变的范例,千变万化的范例。”[ 安德烈?巴烈诺:巴士拉传,顾家琛 杜小真译,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118页。]眼睛看到的火,首先是光,是闪烁,是辉煌,而身体感觉的是热烈、温暖、烧灼与活力。“火让人产生变化的欲望,产生加快时间的欲望,使整个生命告终、了解的欲望。”[ 同上。]火没有固定的颜色,大多是金色、红色与黄色,也有一种特定的白色、蓝色、绿色;火经常是暴烈的、残忍的、疯狂的;它也会温和、柔顺、亲热;它是斗争与爱的集合,它是生,它是死,它是生命本身。巴士拉说,它是思想的一种因素,是灵魂遐想中的一种理想。它更是一种桀骜不驯的英雄主义的精神;它持有一种内在的狂怒,同时是幸福意识的源泉。[ 参阅上书:第120-121页。]作为歌者、诗人、医生的自称为“神”的恩培多克勒(Empédocle,元前5世纪),最后跳入埃特纳(Aetna)火山口,向世人宣表,对火焰的敬重和奉献。奥古斯丁描述那雄性的火山,烈焰冲天,如一条火的河流,由天宇垂落,生就的火光融融。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杨天才 张善文 译注,周易,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35页.]
在印度的文化中,梵为最后的的终极的实在,是一切的源头、本质和支柱,万物源于梵,最终归之于梵,包括太阳在内,都是对于梵的叠置。梵无形相(nirakara),无属性(nirguna);人不可将自我认同于身体;梵是宇宙间的大火,能够焚烧宇宙万物,它能够烧毁“无明”这一“不洁”,身体居于水中,身体应该是一颗“洁净的心”:一颗私我已然得以平伏的心(salila)[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印度生死书,闻中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33页。]。人必须在灵性中成长,通过庄严的“火祭”通向渺远亮丽的天界之路,而这燃烧的大火,就是实现不朽的天路,你与火一经合一,你就与万物的本质相合,你就使身体获得了伟大的灵魂,你将光辉圣洁,你将超越生死,你的原有的真我,就得到永久的解脱,获得最高的平安,实现宇宙的最极致的善,成为超越理性的“大我”,即“集慧者”(collective intellect)。[ 同上书,第586-587页。]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定污浊,而逐渐使它变清?谁能鼓动寂静,而逐渐带给它生气。”—《老子》15章)
我们希望:
在这第五个世界上,
没有贫穷和饥饿,
没有文盲,
没有阴谋、欺诈、厮杀、暴力和恐怖,
没有压迫、苛政与蒙冤。
人类再没有压迫,
再不要失去公平正义,
再没有纷争、仇恨和嫉妒,
只留下爱、关心、温情和亲密无间。
朋友们,
让我们为明天干杯吧!
愿薛定谔之猫尽快走出阴阳两界,
愿哥德尔句极大地把黑色区域删减;
愿我们继续发掘大脑智海中深埋的思想宝藏,
挣扎着逃离埃舍尔的怪圈。
每个主体都不要无为地挥斥生命,
不要随意地、任性地消费宝贵的时间;
切忌侥幸,
但存心安!
希望我们在世界5中,
不再为逻辑的倒错和语言的迷思而烦恼,
为下一个“根的概念”而纠缠,
在不确定的灰色世界和生活的转轮中,
让我们舍得这一切。
从剧场到灯塔,
照亮的澄碧、平铺、温暖的洋面,
从狭窄到宽广,
从嶙峋到平坦,
实现我们生命后面后面再后面(Beyond the post)的彻悟。
朋友们,新的一年,
让我们每个人都高高擎起生命火炬!
“美丽”在自由地飞翔,
“光明”在纵情地歌唱,
大火燃烧在我们奔向未来队伍的最前端。
终末了了,
生命旦旦,
跋涉和攀爬,
在云中漫道雄关,
让我们用爱聚集在一起,
在生命的太极峰顶把酒言欢。
孙慕义
2024年末
(摩罗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