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乐黛云:微笑如月
● 刘心武
乐黛云成仙了。我的一位忘年交崇拜乐黛云多年,把她那本《天际月长明》作为枕边书,百读不厌。他慨叹始终没能见到乐黛云本人,这两天从网上观览她的遗照,发现帧帧照片中的她都在微笑,笑得自然,暖他胸臆。我就跟他说,我有幸跟乐黛云一起喝过咖啡,近距离感受到她的微笑的魅力,那是永不消逝的微笑。
1987年秋,我应邀到美国十几所大学访问演讲,我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的新面貌。我先到美西加州,第一站是旧金山,汉学家葛浩文邀我住他家中,记得晚上他的爱猫跳到我睡的床上,毫不见外地给我暖脚。第二站是伯克利加州大学,记得主持讲座的是西利尔·白之(Cyril Birch,1925—2018)教授,他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学专家与翻译家,专攻中国话本小说、古典戏曲及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他对明清戏曲的研究,执西方汉学界之牛耳。他用中英两种语言介绍我,高度的赞誉令我赧颜。我懂得他并不是客套,那年头他们汉学家读了我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小说里表达了中国在文化上要重新与外部世界沟通,这个观点令他们振奋。正如他们读了乐黛云1981年发表的《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一文以后,意识到开放的中国已经具备比较文学研究的条件,无比兴奋地邀乐黛云到伯克利加州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1982年,乐黛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研究员期间,在西里尔·白之教授的协助下完成《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作为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丛书”之一用英文出版。这本书奠定了她在国际比较文学领域的地位,也显露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民族特色。1984年,乐黛云在深圳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并建立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所;1985年,乐黛云主持创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当年10月3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发起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季羡林与钱锺书分别任会长和顾问,乐黛云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990年,乐黛云获得加拿大麦克马斯特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随后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1983年8月,北京召开第一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由此夯实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基础,这次讨论会由钱锺书主持,中美两国学术界的顶级人物纷纷到场。钱锺书于1960至1970年编写的古文笔记体著作《管锥编》的问世,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崛起的标志。1987年,我访问伯克利时,正值第二届中美双边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普林斯顿和印第安纳大学召开完,乐黛云飞到伯克利访旧。因之,我有了跟乐黛云一起喝咖啡的荣幸。
那是一段相对悠长闲适的时光。咖啡馆不小,设施简约雅致,我们没有去坐高脚凳,记得有四五个人围坐在一隅的圆桌边,闲聊的话题不时自然转换。我有些拘束,乐黛云坐在我对面,是的,我印象太深刻了,她一直在微笑,是一种自然的、宁静的、淡泊的、安谧的、优雅的、诗意的、熨心的微笑。当时我就想,这位大姐一定是受好运眷顾、诸事顺遂的,因之以微笑回报人世。她那微笑,似明澈的月光,融化了我心中许多的焦虑与浮躁。我初到美国时,从接机、住宿、饮食、参观、访问,乃至逛街、购物,都有汉学家和中国留学生陪同,演讲也有人翻译,我只说汉语便能应付一切。乐黛云当然知道是这种情况,她跟我说,你去西部还要到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迭戈加州大学(即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再去美东,那边的大学更多,你应该大胆张嘴,一般生活上、事务上的事情,尽量说英语,不要害臊。我就慨叹青春期被耽误了,那时已经45岁,再起步学英语实在畏难。她仍报我以微笑。恰好侍应生路过我们桌边,我就招呼他道出:“I need hot water.”他就给我的红茶加了热水。这是我第一次开口跟外国人说英语。乐黛云见状加深了她的微笑,并微微颔首。
西部访问结束后,我飞往东部,在纽约与上海去的评论家李子云会合。我们一起去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处,李子云大姐比乐黛云大一岁,她高雅睿智,但并不一直微笑,有时还严肃得可以。我跟她提到在伯克利见到乐黛云的情况,她告诉我,虽然跟乐黛云不熟,但知悉她的情况,乐黛云所遭受的坎坷磨难一言难尽,你怎么竟以为她一帆风顺?你竟然在她面前抱怨你是被耽误了,亏你说得出口!我这才知道,乐黛云直到50岁才破茧而出,但她一化蝶,就灿烂夺目,高飞入云,跻身于世界比较文学界,属于翘楚,夸张点说,她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比较文学之母!李子云大姐跟我说,我不仅应该向她学习,我也要从她那里汲取精神力量!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令我汗颜。经历过那么多侮辱损害、打击沉沦,乐黛云仍能真诚恬淡地微笑,从50岁起步,开创事业,迅入佳境,这是多么坚韧的生命,多么优美的灵魂!
在那位忘年交的提示下,这两天我从网上找出乐黛云的500多张照片,啊呀,真的,张张展示着微笑,现在可以命名为“乐黛云式微笑”。那微笑仿佛在昭示我们:不向苦难低头抱怨,不惧命运遭遇低谷,以大悲悯情怀包容世界,不因转运而狂喜,不因事业有成而骄纵,不怕起步晚,力戒总畏难,比较中寻真觅善求美,贯通中以中国诗学浸润人类文化。是的,乐黛云的微笑如月光,月光如水水如天,那清爽明净的天光月影,照入我们心灵都是诗,是爱。
刊于解放日报朝花副刊
(摩罗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