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看不见的细菌、病毒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著名的大瘟疫,这些瘟疫往往能造成高比例的人员伤亡,导致劳动力数量锐减,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但是,在现代医学对病菌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前,人们对它们的作用知之甚少。古人因为缺乏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只好把瘟疫归结为神灵对人类的惩罚,通过祭祀等手段祈求神灵阻止瘟疫。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中的作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瘟疫与人》这本书,就从瘟疫的角度来考察历史的发展,把人类历史分为六个阶段,系统地讲解瘟疫在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这种新颖的角度,让我们对瘟疫有了新的认识,开阔了看待历史的思路。
这本书的作者威廉?麦克尼尔,是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还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其他著作包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等。
人类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整个生态系统一直是动态变化的,微生物和人类就是在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寻求和打破平衡,相互影响。疾病的传播需要可行的途径、适宜的环境,人类活动的变化不断影响环境,进而影响疾病的传播。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各类细菌、病毒等寄生物与动物、人等宿主会达到一定的平衡,双方都能够生存并良好共处,相安无事。一旦出现某些明显的变化,比如新的人群的迁入、环境的变化,原本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经过足够时间的调整之后,才会重新达到平衡。调整期间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整个人类历史上,这种生态平衡一直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其中,人类活动是变动最多的因素。
历史上,人类活动带动疾病传播,有最显著的两个例子,一个是蒙古人征服世界过程中在欧亚大陆引起的黑死病,另一个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移民给美洲带去的天花等疾病。这两个例子中,疾病都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黑死病随着南征北战的蒙古军队传播到亚欧大陆的大片地区,对人口分布、政治格局、甚至是宗教、艺术、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引起的瘟疫也摧毁了美洲原有的社会结构,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覆灭,印第安人口大量死亡,幸存的印第安人接受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和统治。
在现代医学能够正确认识微生物并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由细菌、病毒引发的疾病一直隐藏在自然界中,影响甚至左右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小小的微生物,能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人类活动的辅助因素不可忽视。
即使仰仗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微生物的能量。医学的作用仍然有限,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难题。人口流动的便捷和频繁,又拓展了疾病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全球化的今天,交通发达,人口的快速流动,往往会放大疾病的扩散范围。
比如前几年爆发的“埃博拉”,就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当然,在各国医疗卫生组织的联合努力之下,已经研制出“埃博拉”疫苗,疾病扩散也得到控制。无论如何,这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次警示。
瘟疫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类疾病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并不断突变、演化,对于微生物这类生态系统中的亲密邻居,我们永远不可掉以轻心。
雾凇
(摩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