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的农村厕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连茅圈”“露天旱厕”等正逐渐淡出历史。半月谈记者最近走访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河南等省区农村中小学校发现,相对于教室、宿舍、食堂、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学校的厕所环境却少有人关注,厕所问题已成为办学短板、文明污点,亟待引起关注。
半月谈记者随机走访乡村中小学校,见到不少旱厕,即便是一些“西部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学校也存在传统的旱厕,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乡村学校,旱厕更为普遍。
王渠则九年制学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西南45公里处,目前有在校生198人、教职工24人。
半月谈记者看到,学校的厕所位于办公楼前东侧,男生厕所有12个蹲位、一个长条水泥小便槽,门口两个因破烂而“狮子大张口”的蹲位用几条厚石板盖着。校长李晶玉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经费十分紧张,雇不起卫生清洁人员,每两个月请村民清理一次粪池,还得付工钱。
半月谈记者在河南省郸城县石槽镇第一初级中学看到,晚上天色已经全黑,男生厕所中只有一个灯,灯光十分昏暗,最角落的坑位已经看不清楚;厕所还是老式厕所,只加装了一些冲水管,没有进行标准化的水冲式改造;厕所臭味很重,坑洼的地面上还有积水。
在甘肃,农村学校以旱厕为主,大多是全校只有一个公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兆胜表示,乡村学校厕所简陋,近几年区政府累计已投入36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水厕83座,但因资金问题目前只改到乡镇中心校,还有172座乡村学校旱厕需改造。
“夏天蚊蝇丛生,冬天寒风‘刺股’。”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某镇九年制学校一位教师说。
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现有在校生1460多名、教职工90多名,全校只有操场角落的一个水厕,学生上厕所经常要排长队。校长宋林生说:“厕所条件差已成为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办学短板。”
调研中半月谈记者看到,许多学校厕所没有门,蹲位更是少见有门,师生如厕缺乏安全感。
山西太原市某县城小学已将旱厕改为水厕,卫生条件尚可,但蹲位无门。半月谈记者在女厕看到,一名女同学用外套遮在蹲位的两个隔板间,另一名女同学正在里面方便。这两名六年级女生说,她们每次上厕所必须和同学一起来,互相遮挡,否则“不敢上”,如果同学正好有事不能陪,就先“忍着”。一名三年级女生说:“有时候人满了,同学们就在面前等着,挺尴尬。”
许多女同学表示,厕所没门是她们如厕的一大困扰。发育较早的女生不好意思换卫生巾,都忍着回家或者趁上课厕所没人时去换。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农村学校教职工还反映,即使厕改已经完成,但受建筑面积所限,农村厕所大多位于室外,冬季寒冷天气下易发生水管冰冻情况。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2008年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中小学校厕所“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但很少有学校能达到此标准。一些受访校长表示,学校厕位少、学生多、课间时间短,他们经常担心下课时孩子们集中如厕引发安全事故。
拥有学生2590名、教师120人的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只有一处共60个蹲位的公用水厕,师生如厕较为拥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的初中生达2800多人,该校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说,学校虽有水厕,但学生爆满,一旦孩子们集中如厕,极有踩踏危险。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城乡接合部的靖边县第五中学目前有学生743人,其中住校生665人,只在校园西侧有一个学生旱厕。
副校长马宏宇表示,旱厕离教学楼较远,课间10分钟时间不够用,经常出现学生因去厕所而上课迟到现象。今年秋季学生总数将达1200人,教室和厕所严重短缺。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size: 18px; letter-spacing: 1px;">而旱厕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山西省阳曲县首邑国际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吸纳了全县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并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学校因无配套管网,一直使用旱厕。校领导介绍,厕所坑距较大,他们担心孩子掉下去,低年级新生入学都要由老师带着上厕所。
在不少中小学校长看来,解决学校厕所问题,主要受限于建设资金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这两大因素。
一方面,在以县为单位的办学体制下,农村学校厕所想要“旱改水”,需管网配套和大笔资金,县级财政一般难以承担。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初级中学校长王文斌说,现在修建一所水厕,最少要花费100万元以上,如果要在现有旱厕的位置修建新的水厕,花费更大。
另一方面,水厕运行成本较高。2018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第三中学将旱厕改为水厕。今年4月中旬,半月谈记者曾在该校看到,新建的冲水厕所铁锁把门。学校负责人说,冲水厕所安有16个水箱,日耗水50吨,去年10月投入使用2个多月后,因用水量过大,水费单价由原来的每吨3.4元上调至5.3元(非居民),学校负担太重,一度暂停使用。
一所农村学校校长坦言:“就算建了水厕,到时候也不打算用,领导来的时候打开,平时就关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冲2斤粪便就得用5斤水,成本太高。”
多数中小学校长表示,2015年以来全国旅游系统掀起一轮“厕所革命”,期盼中小学校也能来一场彻底的“厕所革命”——消灭旱厕、补充水厕蹲位、营建名副其实的卫生厕所。他们建议,改造厕所的资金可由国家或省级政府统筹安排,运行所需的水电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16期
半月谈记者:贾立君 刘彤 白丽萍 王菲菲 秦婧 宋晓东 | 编辑:原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