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奎:绵阳发现黄色藤条植物“基因大爆炸”
绵阳发现黄色藤条植物“基因大爆炸” 王德奎笔者在1998年11月13日的《绵阳日报》周末版上,发表过《百年难遇基因大爆炸》的报道。那是当年10月盐亭县农村不断传出猪儿虫为害的消息,笔者因从绵阳回老家盐亭天垣看望生病的老母亲,得以亲见家乡受灾严重的地块,每平方米有15头左右,虫体像家蚕,色彩图案主要是黑色,腹两侧是橙红色纹线。也有少数棕色与灰色相间花麻的,体黄绿色着黄白横纹的。这场罕见的猪儿虫害波及周围地区临县多个乡镇,上万亩红苕地吃成光蔓,大路上被踩死的猪儿虫尸体狼藉。快90多岁的老母亲告诉笔者:“近一百年了,没听说、没见过。”为此,笔者曾去采访过绵阳市农校及市植保站、盐亭县科委和植保站。猪儿虫学名叫甘薯天峨,又称旋花天峨。一般猪儿虫为害,一与气候有关;二与耕作有关;三与天敌有关。虽然专家提到食谱、温度、季节、虫龄、药剂、环境等因素,影响猪儿虫的色彩图案的变化。但是也有专家提到,在同一时间、地点、吃食,猪儿虫颜色图案反差如此巨大,说明它的基因发生了“转座”----虽然人工制造转基因生物,遭到一些绿色和平组织及人士的拒绝,但我们能拒绝天然发生的转基因生物吗?如果把四川1998年秋季短期小范围内,发生的猪儿虫繁殖孪生猛涨,比喻为“生物基因大爆炸”,其实在昆虫类并不少见。例如,蝗虫成灾就类似。但是在植物种类出现“基因大爆炸”,还少有所闻。然而2018年6月10日至13日,笔者看到一群环卫工人使用高高的塔吊车,把绵阳市涪城区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两边街区,共19株高达10多米的小叶榕行道树,逐一锯掉树干分叉粗枝中偏上的部分,呈现出敞亮的街道,而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两端其余的小叶榕行道树,没有作任何处理,才注意到南河东街与南街正交一端的这段街区,小叶榕树冠顶部出现黄色藤条植物发生类似“基因大爆炸”的现象。南河东街的小叶榕行道树,已有近10年的生长期。长高的小叶榕树虽然环卫工人每年都要修整,但这些行道树近年来,两边高大的小叶榕树的枝条交叉,已经把很多段的街道上空遮盖。这次是偶然路过,在环卫工人工作的现场,笔者观察到还没有锯掉的小叶榕树冠顶部,被一张像巨大的黄色织网罩着,黄色的藤条植物像瀑布,从小叶榕顶部树冠及周围枝叶向下“流淌”。笔者问南河东街与南街交界端口一家洗车行的一位职工,他说是最近才发生的事。笔者2016年6月下旬到西藏自费旅游,6月30日去林芝东南边境米林县的南伊沟风景区考察。植被多样美丽的南伊沟,纵深40多公里,沟下很窄,两边高山的山势较陡,只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南伊河流淌其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景色绮丽的沟内两边有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奇特的是,六月天远看遍山坡,原始高大密集的针润叶混交林、云杉树上,还像挂着朵朵白雪。笔者走近一看,并采集到这种白蒙蒙像棉花糖,又像蛛丝网的很轻、很松软、易散落的东西,细看不是白雪,也不像植物或动物种类;笔者认为最多与微生物的活动有关。但也有资料说,南伊沟很多树上挂着的丝丝缕缕像老人的白胡须,又像少女的白纱巾这种飘逸着的东西,就是植物----被称为“松萝”,当地叫“龙须草”。这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寄生植物,它会从青冈树和松树上汲取营养。等到全部的养分被它吸完,树木便干枯而死,倒在一旁。而这下面很有可能就会长出松茸。挖出松茸之后,再将周边的土回填,才能继续开枝散叶,保证菌丝不至于暴露在空气中而枯死,过一段时间,只要温湿度条件满足,老地方又会长出一枚新松茸。如此看一棵树上“龙须草”挂得越多,说明它已经快寿终正寝了。 “龙须草”把树的养分吸干后,就会漂到另外一棵树上。它虽然有害于树木,但又不能破坏这种几千年来的生态平衡。因为老树死后,才会有很多新树继续生长。而“龙须草”是寄生植物,它生于树干和树枝上,有的长达1米。它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因此它是最好的环境检测器。所以有它的地方,标志着这里有极好的生态环境。那么绵阳市南河东街出现黄色藤条植物,发生类似“基因大爆炸”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笔者看到锯掉落下的小叶榕树干枝叶,被环卫工人收拾堆放在街区两边的人行道旁,正在逐一准备装上汽车。还有人用手推小斗车,把装满的黄色藤条运走。笔者发现所有这些的黄色藤条植物,和地面土壤没有任何联系,像是飞来的一样。黄色藤条长短不一,但短的也约有半米到一米,长的到约一丈到两丈。黄色藤条的直径有约1毫米到4毫米不等,但都易脆、易断。3毫米粗以上的藤条颜色较深,像金黄色,细的藤条都为嫩黄色。这种黄色藤条很少分叉枝,没长叶子。但黄色藤条约一尺到一米长度处,会冒现高粱米大的小芽孢,有的会带一点绿色。笔者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直接上前去问那些扑灭黄色藤条植物的环卫工人,黄色藤条植物叫什么名?引发的原因?等到6月14日早上约8点钟,笔者赶到南河东街锯小叶榕树干枝条处,工程已经完工,没有施工的人影。只有在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这边街区的小叶榕树下停放的一排小汽车,其中一辆的车顶盖上,没有散落的一些脆断长度不等的黄色藤条。笔者收集了一些标本,装在带橡胶盖的玻璃小药瓶子里,放在纸盒子里。但等15日打开纸盒子一看,塞紧的橡胶盖塞子自然打开掉落了。但黄色藤条的颜色没有变,这说明黄色藤条在玻璃瓶子里,产生有很多的气体。笔者又塞上橡胶盖塞子,16日再打开纸盒子一看,塞紧的橡胶盖塞子自然冒起,但还没有掉落下瓶子。然而瓶子里的黄色藤条的颜色,已变成乌黄色。笔者为啥对此感兴趣?因为今天,如果我们能掌握类似“生物基因大爆炸”的科学技术,那么也许研究它,是一次难得的变害为利的机遇。所以,笔者把它公布出来,希望有兴趣的植物学家和研究基因技术的专家们,能给予解答和重视。笔者有一个猜想,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街区小叶榕树树冠上层发生的黄色藤条植物“基因大爆炸”,是否来源于长在小叶榕枝干上的根须榕须----即榕树气根发生的“转基因大爆炸”繁殖?笔者能提供的温度、季节、环境等因素的线索是:今年6月份以来温度升高,阳光充足,但晴天中又间隔有雨天,密集的小叶榕行道树上层树冠停留的雨滴较多。其次,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这边街区有一家开办十多年的餐厅,近年来从最先的“巴山王婆鸡”餐馆改为口水流串串香砂锅店,生意火爆,每晚八、九点钟食客的餐桌摆到了餐厅外的人行道,香气扑鼻。这里面也许有化学物质,飘散飞到小叶榕行道树上层发芽的气根丛中,刺激影响到基因生长。而且南河东街口的洗车场生意也火爆,也许也有化学物质飘散吹进街道内小叶榕行道树丛中。因为南河东街10号至19号对面街区有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但临街门面长期封闭,最近才开有办公口。这边人行道空着,但也不许停车,只有卖小菜摆摊的。榕须榕树,别名正榕、小叶榕、细叶榕。榕树树冠庞大,呈广卵形或伞状;有悬垂之气生根,入土后可生根形成支柱。这种垂挂的气根,可多达4000余条,落地入土后长成支柱根。支柱根托住树冠,入地吸收养料和水份;悬挂的气根又能吸收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分,便越长越大,使独木蔚然成林。凡是生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应激性,即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所有的生物天生就会趋利避害,靠近有利环境,躲避恶劣条件。为什么会产生气生根?这就是因为榕树经过数万年的不断进化,产生有独特的应激反应。榕树的树冠会越长越大,这就必须有很多根来支撑,同时巨大的树冠需要更多的养料,即使地底的根很庞大,也会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是运输速度。这样无数的气生根,就形成了无数的营养通道,能及时地把地底的营养输送给树冠。在不同的地方,榕树的气生根规模是不同的,这也证明是环境影响着气生根。黄色藤条植物与小叶榕气根的联系,也许是气根个体的一部分。因为长出气生根的地方,大多是原来的芽或断裂的地方,这些部位是对环境最敏感的。奇特气根连体生长,与榕树千丝万缕,远看似长髯、垂柳,随风轻瓢婆娑。从干枝萌发出来,暴露在大气中的这种不定根,有极旺盛的生命力,依赖母体的营养并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养分,不断伸长,有的垂直朝下生长,有的缠绕枝干延长。小叶榕的气根暴露在空气中,是生长在附生植物和与土壤不接触的攀缘植物上的根,具有将植物固定于支持物上,并有光合作用和吸收空气的功能。气根,顾名思义,就是吸收气体为主的,因为高温,越接近地面的氧浓度越低,因此就需要吸收高处的氧气。有些气根长得甚至像树一样粗。至于气生根产生的植物学原理,首先是生物体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有独立发育成个体的能力。而转基因克隆,这种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等的技术,原理也是细胞的全能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树冠能长出类似根的黄色藤条植物,发生类似“基因大爆炸”的现象?
(摩罗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