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茅台的消息和风波接连不断。这是否如某些精明歌王影后,有意制造绯闻炒作自己,实不得而知。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那就是继疯狂的石头之后,茅台也疯狂。
一
茅台其历史之悠久,也许不迟于茅坑的发明。尽管气味不同,但茅台的终点站却是茅坑,正如江河与海水的味道不同,最终还是流入大海。然而,一如茅台不断改进,茅坑也有了升级。至少男厕的小便池是如此: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一位成功男士茅台烂醉之后,站在那里内水外调,自然会有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感觉。
二
某些报刊透露出,大跃进时期,茅台也跟着翻筋斗云,"搞它一万顿",老人家那气魄多大!地方大员哪敢违抗绝对命令,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搞。一万吨茅台是搞出来了,还都是真版,那时没有山寨版。那要多少万吨粮食!在连坚硬的稀粥都喝不上的年月,这滚滚茅台东逝酒的香气中,飘浮着多少饿殍的幽魂?据说,那个时期饿死的人全国多达几千万,比内战同胞窝里斗死人还要多。这也许是夸张,但官方要破除这类道听途说,就需正式公布可信的数字。
三
近日报出,茅台镇为了打造"白酒一条街",把一条商业街强行"规划"兼"规范"。原来的非酒类商户被迫拆迁没商量。那位副镇长说的好,"老子"代表全镇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敢不服者,一律法办!那气势犹如当年的秦始皇:违令者斩。当然,他老人家就很欣赏那位厚今薄古的"千古一帝",尽管一度说他"略输文采"。记得文革后期提倡的"法治"就是始皇版。这位副镇长深得此版"法治"的真传,至于他是否喜欢唱红,则不得而知。
四
前不久,中石油的"天价茅台"令人震惊。其实,这本是冰山一角,不值得大惊小怪。国企的"公仆"无法像私营老板那样把收益直接收入囊中,只好尽情享受。你说那是挥霍,他说那是公务需要。中石油倒腾石油赚得盆满钵溢,这钱来得如此容易。不使劲花,任其通货膨胀,变成废纸?其实,石油与茅台都是液体,据说粮食也可以酿出类似石油的燃料。喝了茅台,尿到茅坑,流到地下,说不定会生成高质量石油。茅台牌石油,肯定走俏!
五
茅台价格虽然翻倍上涨(当然与"贵"字无关,与"黔"音也无关),但流量有增无减。有人说,把茅台地区茅坑底下的水都抽上来,也酿不出市面上热销的那些茅台酒。于是,山寨版茅台如同利比亚的反政府军一样,四处涌出来,以致有人说在茅台酒厂现场开坛也很少碰到正版。于是,人们想到了两个办法,一是购买精致版。据说精致版厂家会用心些,假冒不容易,那瓶子是精制的,不像普通茅台瓶子随意可以搞到,弄点中等普通酒,加点敌敌畏,勾兑易如反掌;二是单位直接批量订制,连瓶子都是特制的,再印上"为XX单位特制"的字样,不但喝着放心,领导也有面子。据说越来越多的重要单位开始批量订制茅台。有些单位是为了庆祝重要的活动,定量少,成本高,多订些,单瓶成本可以降下来,要害在于藏于密室,细酒长流。当然,流要流入领导口,群众掏茅坑时,顺便可以闻闻味。中石油那个下属机构如采用后种办法,天价茅台就不容易被发现。当然,不是这些老总不聪明,是单位的级别不够格。
六
听说国内精明人设法从国外购买茅台,除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外,出口的茅台基本是正版。这不是由于内骗内行,外骗外行,骗子历来都不分内外。也不是由于"公主送塞外,明星嫁老外"的传统,因为公主与明星嫁起来也不分内外。男不在德,有权则灵;郎不在才,有钱则灵。外国对于食品标准高,检察严,弄虚造假不易过关。遗憾的是,真正老外大多对真假茅台没感觉,只有华侨才会领略这"千红一窟"的妙处,不然,怎么宁可当难民也要出国呢。
七
要造更多的酒,老井自然越挖越深,茅台镇的水位在下降。据说当地的山楂树都枯死了,只剩几株朵烂朵的秋菊。近闻一位当地老农在井下深处挖出几片残简,字迹依稀可辨。考古家说,这几片茅台简的年代比清华简还要早,简上文字是遗失的一首诗经,大概属于风体,尽管是否有"黔风",学者仍存争议:
峣峣茅台,
君子徘徊。
酒且匪酒,
伊人不来。
款款茅侧,
君子悱恻。
觚乃不觚,
伊人不乐。
幽幽茅阬,
君子朦胧。
梦也斯梦,
伊人不应。
读者一看,就知这是笔者忽悠的山寨版茅台"诗经"。但这可以启发茅台酒业的老总们:按照类似思路精心打造茅台的文化品牌!
(摩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