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隆昌教授的《上帝略影》专著 (一)
玄增诚
摘要:高隆昌教授是“川大学派”后期走出的科学家。从《上帝略影》看受有“川大学派”的熏陶。如重视自然本原论方法的研究,除纯自然科学外,还广泛涉及到易经、中医哲学、经济学、人类历史、马列主义等。如果“高隆昌弦论”和“柯召-魏时珍猜想”合流,就太完美。
关键词:本原论 二象论 柯召-魏时珍猜想 高隆昌弦论
高隆昌先生,1940年生,四川仁寿人,民盟成员,西南交通大学数学二级教授。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至1986年应邀调至西南交大数学系。1994年为学校管理学院申请博士点需要被调至该院,先后从事纯数学、应用数学及系统科学研究与教学。2010年于经管院退休,退休前历任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前身为数学系)教研室与研究室主任(1986--1994);系统复杂性研究所(前身是软科学研究所)所长(1994--2010),全国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政府参事(1998--2010);铁道部经济委员会委员两届,四川创新管理工程设计院(民企)顾问等。2010与其学生陈绍坤创建“系统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至2012年,现任名誉所长。2016年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由他主笔的72万余字的专著《《上帝略影》,是集他的六类18本著作(约400篇论文)::《数学纵横》,《数学及其认识》,《数学思想赏析》,《当代数学精英》,《数学要项:定理公式证明词典》;《数量经济学导论》,《市场经济竞争原理》;《二象对偶与管理学二象论》,《数学建模基础理论》;《大自然复杂性原理》,《系统学原理》,《系统学二象论:理论与方法》;《思维科学概论》,《键旨创新思维》等经历了他一辈子广泛摸索的大成性的经典专著,内容十分丰富、深厚。涉及他创建的系统学大自然本原方法论、二象论、元空间、元能等理论,并且具体到公私人性人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敏感领域的应用,参考价值很大。
虚实二象论对称破缺
2018年1月19日新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共享”;到2020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在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到2035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这是何等地雄伟。所以我们读高隆昌教授的巨著《上帝略影》时,更感振奋,因为真正弄懂“上帝略影”,会犹如能打开“共享科学”新时代的蓝图。
这倒不是说高隆昌教授提供的“本原论”、“二象论”、“元间元能论”等公理性的基础科学理论,如他书中最后“几点评议”所说:“我们的理论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去奠定基础。相信若能这样,他们即可重新获得本论,或对本论作出充实与锤炼”。我们赞成高隆昌教授“理论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去奠定基础”的说法。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繁荣昌盛,正是一开始就建立了类似“太极”、“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公理性的基础科学理论,把“乱力怪神”超自然宗教等思维排斥在正统的社会秩序之外,而立于世界唯一没有宗教独尊的国家之林。读高隆昌教授的《上帝略影》全书,他提供了十多幅用“本原论”、“二象论”、“元间元能论”等公理性的基础科学理论,解释计量宇宙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等中的生成、进化、演变、未来的函数图像图线,我们看到的却类似“弦图”,而有“上帝略影”实为“高隆昌弦论”。
《上帝略影》书中有个观点,认为科学是一种发明、创造。这说得很对,很实在。科学不是简单地写文章,它是靠最终推导获得生产力的产品,推进人类社会的前进。这不是说它在某个地区某段时间推进的人类文明,就一定能战胜落后。相反,也许还是落后战胜先进。世界历史上多处曾经发达的科技文明,后来都荡然无存的事实就是证明。道理类似今天智能手机、网络、基因、天眼等科技进步,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健康,和破案顺利,但另一方面也带来在大的公共场所,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的安检负担;在有些不安全地区,没有身份证不能走远路。为啥过去落后倒没有这样?这类似今天有些极端的伊斯兰恐怖分子,为了实现所谓“造福人类”的理想,利用部分科技发明也能掌握,对无辜的大面积人群进行枪杀、爆炸等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大胆妄为所致。
科学是一种发明、创造,但它又掌握在各种政权人物手中。科学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一方面类似出国旅游宣传:要“入乡随俗”,遵守所到国家的法律。另一方面文明发达地区被落后文明颠覆后,有的科技和科技人物可以转移到另外的地区生存。这就是“共享科学”的弦论现象。科学不反对哲学、宗教,但要和哲学、宗教分离;是有创造性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在“入乡随俗”信教的原因。我国宗教政策是正确的,应坚决执行。《上帝略影》从世界历史上三大宗教有“善、爱、公”的一面,和虚实二象与科学有相同,主张科学与宗教、哲学融会,利用积极的一面造福社会。虽有赞成者,但略影难免不成《新矛盾论》。
那么科学可以与文学融合吗?因为隋淑光教授在《中国科学报》2018年2月2日发表的《隔空摄物:量子世界里的“花果山”》一文中说:神话小说、神异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和“量子态隐形传物”有些相近的,是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靠近就会彼此纠缠,产生联系,即使把它们分置于间隔遥远的位置,比如说地球和月球,还是会产生纠缠作用。科学家利用这种远程连带关系已经完成了对光子的瞬间移动实验。实验过程大致如首先生成一对纠缠光子,将其一置于实验室,另一传送到144公里之外,然后引入第三个光子,也就是研究人员想要瞬间移动的光子,并让它与留在实验室中的光子相互作用,此后研究人员比对这两个光子的量子态,利用“幽灵般的远程作用”,让144公里之外的光子的量子态变得和第三个光子一模一样,这就相当于瞬间实现了对第三个光子的移动。根据量子理论,无论是瞬间移动粒子还是人体,转移的都不是物质本身,科学家称其为“量子态隐形传物”。这一过程,《西游记》中也屡出现这样的描述:孙悟空在进行所谓的飞行启动时,留给旁观者的信息只有光和声,然后就倏忽不见,调侃一点说的话,这几乎是在暗示一个接受量子态扫描及机体被摧毁的过程。
“隔空摄物”想象是人类在未掌握科学利器前,解读未知世界的一种愿望。无论是吴承恩或蒲松龄的想象,代表的就是一种突破认知障碍的意愿;如同人们利用量子理论摹想“量子态隐形传物”一样,纵然不完美,也无疑弥足珍贵。或许终有一天,人们将可以用它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从而营造量子世界里的花果山。这里,隋淑光教授肯定也不是想宣传科学与文学的融合,来作为认识未知世界的终极工具。因为隋淑光先生在另一文中曾说:现代意义上的“民科”是指没有受过科学训练,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并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他们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用文学搞科学,不正类似他说的“民科”。
当然隋淑光教授也说,对照比如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发明“木牛流马”和“连弩”,从中可发现其与早期的非学术群体成员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后者中,即使有的成员未在象牙塔中接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已存在的科学理论及科学研究方法是无知的。由此他认为,现代“民科”难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不在于现代科学门类繁多,科学上的空白区越来越小,而在于他们往往对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尚不甚了然,对基本的研究工具并不掌握,却热衷于颠覆性地提出理论,不致力于“厚积”,而图侥幸于“一飞冲天”。如果他们真的热爱科学,为什么不设法弄懂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科学所带来的荣耀和成就感与科学本身,哪个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隋淑光教授的自答是:思考现代“民科”所提出的理论的荒谬性,更应该追问的是赋予他们对科学缺乏基本敬畏感这种勇气的原因,因为“民科”现象的存在,并非仅仅是“为无益之事遣有涯之生”这么简单?隋淑光教授问得好?因为不说“民科”,就是一部分专业的科学家,他们接受过正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的科学教育,懂得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有科研条件和经费支助,也热衷于类似“民科”,追求提出颠覆性的理论。
按高隆昌教授的“二象论”虚实之分,基础科学研究也有“虚、实”两分。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前主任吴季说:“基础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式的研究,另一类就是有组织的、定向的研究。”吴季主任说,前者如数学等领域,科学“低垂的果实”已不多,很难通过计划方式推动成果诞生,需要国家给科学家宽松的科研环境;后者容易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但要借助大科学装置完成,由于这类研究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国家有计划地支持和投入。
记者徐海涛在《瞭望》杂志2018年第7-8期发表的《全球“量子霸权”争夺战观察》一文中说:“量子霸权”是新世界颠覆旧秩序的标志性转折点;凭借着潘建伟等领军科学家及团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今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成功研发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的量子计算虽整体处于“第一阵营”,但只是在量子计算多条技术路线上,中国在光量子方向领先,在半导体、超冷原子方向稍落后,在超导方向明显落后。为啥?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类似超弦层次的核裂变、核聚变,但比核裂变、核聚变类似的能量大得多,且没有核污染、核辐射。所以谁先夺取“量子霸权”,谁就掌握了技术制高点;谁先开发出量子计算,没有的国家就有可能经历一场国家安全噩梦。但徐海涛说的这些,都还只是高隆昌“二象论”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实”的部分,属于工程技术基础;“虚”的部分是类似相比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是一种原理上的颠覆式超越----“原理”属于吴季主任说的数学自由探索式的基础研究类。
高隆昌教授的“二象论”虚实之分,主要基于的是虚、实对称。虽然虚、实严格的对称确实也存在,但虚、实对称也还存在对称破缺,而且这种对称破缺往往还是“虚”多余“实”的。这能对照对映数学、数论的自然数和实数,有正、负对称之分;虚数也有正、负对称之分;但由此,实数的负对称,加上虚数的正、负对称,这类总的“虚”象,是大余单一的实数正的这种“实”象的。其实,高隆昌教授的《上帝略影》书中,也大量例举出“二象论”虚、实的对称,是“虚”多余“实”对称破缺的。如书中第四篇《系统学人学》,谈精神世界二象结构,再到三意识关系图、生命函数曲线,他提到诸如意识、精神、心灵、灵魂、精、气、神、“心”、意、魂、魄等术语,他简单地表作:意识=(实、虚)=(显意识、非显意识)=[显意识、(下意识、潜意识)]的二象结构。
高隆昌教授说:显意识的“意识”(思维、逻辑)属于“基本逻辑”,隶属于物理层次。对非显意识领域的信息处理,仅当其“反映”到显意识上来后才能进行,表现为显意识的“暗域”。“暗域”一直可达所谓“天籁”。“天籁”是客观世界中“虚世界”的宏观、抽象底层。可见高隆昌教授“二象论”的虚实对称,是暗含对称破缺“虚”多余“实”的。这个问题的认识,东西方科学共识是一致的。我们赞成东西方政治制度上,可以对立、斗争、竞争。但“量子霸权”,为啥徐海涛说中国只有个别方向“领跑”、大多处于“跟跑”的这种对称破缺?而且为啥是“实”大余“虚”?无需讳言,我国因曾长期经历过“以苏解马”的社会主义探索阶段,虽然承认,经过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历久弥新实验证明确立的纯自然科学理论,没有阶级性,然而主张“东西方对立”的一些“不能说,不要说”的意识形态纪律,仍然在我国从高层到基层,保存着大多数人主张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东西方对立”干的实践,不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一种“共享科学”弦理论。但“以苏解马”作为“独尊”,使心不服者不少,如多年来挑战西方被确立的没有阶级性的纯自然科学理论的量子论、相对论、超弦理论等“创新”,专业科学家类似争学“民科”,甚至上层主流在改革开放后也仍是方向。例如,2018年2月15日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李子丰教授发电子邮件散布:“潘建伟院士炒作意义含糊的量子和量子通信等概念;卫星量子通信应该是子虚乌有,单光子通讯应该属于不成熟的技术;违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挖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某些科技管理层还被搞迷糊了”。此言论不是个别现象。
事情是,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陈宇翱、陆朝阳等三位年青教授,虽和国外华人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和陶哲轩教授一样,都是获得了国际著名菲尔茨奖的,本是一件值得宣传的基础研究获成果的大事,但在国内的数学界、物理学界反响不大。要不是新时代党中央握手潘建伟等“量子霸权”争夺科学家,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类似超弦层次的核裂变、核聚变是“大沙漠”论调,也许会重演“层子挑战夸克”宣传一样高。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类似超弦层次的核裂变、核聚变的“二象论”对称破缺,“虚”大余“实”无意义吗?
不是的。量子计算的原理涉及“暗物质”颠覆式的构想,虽然这只是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等人提出的原理。它相比传统电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构建“量子计算”的两个奇特量子特性,让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具备“1”和“0”两种状态,纠缠性可以让多个比特共享状态,创造出“超级叠加”的量子并行计算,计算能力随比特数增加呈指数级增长。这里的“颠覆”类似暗物质,是因为按环量子三种自旋编码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全部避错码正好对应标准模型的全部基本粒子,而剩下的冗余码也与宇宙观测获得的暗物质所占的4/5的比例相合,所以暗物质被定义为超弦理论自旋编码的“冗余码”。反之看传统电子计算机类似显物质,虽然它是通过控制晶体管的高低电平,决定一个比特还是“1”和“0”组成数据序列串行处理。
但从单个粒子类似陀螺形状分辩,把“1”和“0”对应同一自旋运动正转与反转,正转与反转是不能同时叠加的。所以量子比特“1”和“0”计算,可以同时纠缠性“超级叠加”被认为是陀螺自旋的“悖论”,在编码学被认为是“冗余码”而不是“避错码”。“悖论”解决之一,也会用到环量子的“三旋”。其次,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只是基于球量子拓扑模型体旋和面旋构建的“量子计算”,只隶属于超弦理论的“开弦”基础研究开拓。
但超弦理论还有“闭弦”基础研究,这类基于环量子拓扑模型的线旋、体旋和面旋等三旋构建的“量子计算”,它可以把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引力隐形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传输结合起来。正如球量子拓扑模型量子计算机,可以将传统计算机数万年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几秒钟就解决。如拥有300个量子比特,就能支持比宇宙中所有粒子数量更多的并行计算。
量子算法是另一个不确定因素。要发挥量子计算机性能,必须针对不同问题设计算法,目前国际上已在因数分解和无结构数据库搜索两个方面取得进展。环量子拓扑模型量子计算结合量子纠缠色动化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涉及遥感观控核武器的恐怖危险探索。所以我们不赞同北京何新先生2017年发表的“中国没必要求他国无核化作为外交目标”的网文。他还说:“朝鲜半岛无核化是美国设定的目标,是美国怂恿,中国自己背上身进套,结果处境很尴尬;中国可能陷入泥潭。中国一些年来的亲美、事美的非独立外交思维,是在朝鲜半岛外交被导入困境的根源。中国外交应当学习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方针”。
我们认为何新先生的意见如果实行,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很可能出现核武器的普及。而核武器的失控,造成的破坏和长期的核辐射威胁,比常规的枪支、爆炸,造成比历史上落后毁灭先进文明,是更可怕的灾难。因为正如美国枪支普及,不时出现极端分子有滥杀无辜的事件一样。核能应是和平应用,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霸权”研究的方向之一,应该使不受联合国管控的储藏核武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从理论上说这是可能的。例如,地球上七级以上的大地震,与弱力能源量子色动化学有关。大地震不可预测,但量子卫星可以从大地震弱力能源量子色动化学有关的量子纠缠,以全球三维物理量子场态监测地球太空电离云图获得反映。类似这种观测探索平台已成事实:2018年2月5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种原理与天气预报类似。因为电磁是一种经典的量子和量子场现象,固体地球包括岩石圈、地幔、外核和内核,和由空间圈、大气圈、水圈等各个圈层组成的地球系统,在航天时代对中国6级、全球7级以上地震电离层扰动震例研究,发现在特大地震发生时电离层有反应已经被证实。这种立体地震观测体系以地震量子监测卫星的载荷设备为主,将实时跟踪产生的一系列大量空间电磁监测数据产品与成果,与地面观测台站网相配合,而构成的完整地震探测预报。类似这种原理的量子霸权,引爆非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失控的核武器,才有无核化。
我们不能让类似近代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大量难民、灾民、饥民、移民的悲惨现象,在近5000多年历史中,远古巴蜀先进的远古文明一再发生多次兴亡大轮回的重演。但面对“李子丰教授到何新先生难题”的这类专业科学家,基础科学理论创新走“民科”道路,怎么办?毛主席说:世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后,专业科学家的基础科学理论创新走“民科”道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究所的高工蒋春暄先生,他说“量子纠缠根本不存在”。2018年2月19日他到处发的电子邮件还在说:“潘建伟利用国拨经费在全球媒体,疯狂炒作意义含糊的量子概念,吹嘘子虚乌有的物理现象、技术和不成熟的技术,致使管理层迷糊”。
他和一些人要“控告”新时代。对此,要学新时代党中央的“认真”。这种对潘建伟和郭雷等年青院士的“握手支持”,让即使中科院退休的、在美国的老科学家宋文淼教授,也对蒋春暄先生回信说:“控诉书有一个问题,你想到哪个法庭上诉?有没有懂得那些东西的律师和法官?我看你的文章有些地方是有道理的,但是同样解决不了物理学的问题。这就是民科的问题了。绝大多数民科抓住一点,无限上纲,实际上也是红卫兵的思想方法。要用爱,爱是恒久忍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数学家梁昌洪教授的数学观念,已经前进,只是真正要解决数学和物理学的链接的工作,还要复杂得多”。
其实在基础科学创新讨论上,只要不使用暴力恐怖,我们不反对“奇谈怪论”。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的上海老专家吕锦华高工,是不主张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但他也坚决反对“真空量子起伏”和“真空激发”等事实,这让我们不理解。因为在河南师范大学薛晓舟教授,编著出版的大学阅读教材《量子真空物理导引》一书中说:电磁真空零场和零点振荡的客观实在性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例举的实验有,如带正电的粒子会吸引电子场真空中的虚电子,排斥虚正电子,从而改变真空中虚粒子云的电荷分布等很多事实。我们不是学物理专业的,但从数论实数的“0”,可以分为无数对称的正负实数对,在瞬间的分合,也能说明不反对“真空量子起伏”和“真空激发”原理的。何况还有新的实验不断。
2018年2月3日吕锦华高工寄给我们的文章中,针对“形状动力学”理论有“形状的变化,物体有一个内在不变的尺度,不过是一种假象”的说法,反驳说:“普通材料与其纳米尺度时的特性具有极大的不同”、“恒星质量越大尺度也越大,晚期爆炸的产物就不是白矮星,而是中子星甚至是黑洞”。吕锦华说的也是事实,但“形状动力学”说法的角度类似拓扑学,球面与环面不同伦与尺度无关一样。科学走到“共享科学”,就如“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一样,是从有利效果出发应运而生的,不是像“共享单车”出现乱停、乱放等怪象丛生来折腾的。例如, 结合今天出现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物联网+”,金融行业的“扫码支付”,“共享经济”出现与以前熟悉的“交换经济”截然不同。
共享经济不需要中间商,用户不用为中间环节付费,边际成本趋向为零,但是需要社会提供的良好信息系统基础、需要超过100万亿的传感器分布在几乎所有的机器等。数据显示,通过数据连接,未来的企业朝着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共享经济的方向发展,任何行业都有可能涌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这样的平台级公司,使中国是全球最接受“共享经济”的国家。
读高隆昌教授的《上帝略影》,结合今天出现的“量子霸权”,拥护新时代党中央,支持潘建伟、陈宇翱、陆朝阳等年青科学家的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科研,就是要朝“共享科学”的方向发展,按高隆昌教授科学是一种发明、创造的说法,使中国是全球最接受“共享科学”的国家。
但吕锦华高工口口声声说:存在微观的物理真空和宇观的物理真空,不可能有量子激发和波动;只有物质存在形式的无中生有,不存在所谓“0”这种“点内空间”;“暗能量”说,是错误的,是违反物理学的基本理念的。吕锦华高工以自己的著作《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时空》为例,说用不到引入核内有否暗物质;他的多度规理论表明,任何物质和物体都是在高维空间运动的,并不是仅引力子在高维空间运动,而其它物质和物体仅在低维空间运动。他说;在《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时空》中,他早指出夸克也是由胶子组成的;欧洲高能粒子对撞实验发现胶子-夸克转化,是表明他的观点正确。不存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信息”;不认同脱离活体的灵魂、心理、心灵等“二象论”虚说。生物体内确有冗余的基因DNA、RNA、线粒体、蛋白质,它们如何影响细胞复制及生化过程并不清楚,但存在是有某种影响的,就像弦论中的冗余码。然并不一定导致暗物质。
吕锦华高工是与我们多年学术交流的朋友,我们没有不让他说的意思。我们要说的是“共享科学”,一定是像“共享单车”是有实验重复证明的。吕锦华高工的著作《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时空》,是用自己的钱满足自己的科学爱好。他没有做高精尖实验的条件和大量的实验经费,不理解量子起伏、引力子才能在高维空间穿越等,情有可原。2015年腾讯网报道,物理学家第一次才直接证明真空波动存在的。探测真空波动的关键在于极高的灵敏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是因开发的超短脉冲激光系统,属于世界领先的光学技术,而为实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过去说的真空波动只是被间接探测到。康斯坦茨大学的时间精度可控制在飞秒级范围内,有了这种极端的精度和灵敏度,通过高精度的光学测量技术,和短光脉冲成功才实现的真空波动的探测。这是在真空中光波和无线电波完全消失后,真空波动仍然存在。这类似超弦理论级的“共享科学”实验,是不为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左右。而专业科学家走“民科”道路的基础科学创新,往往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并非独属于这一群体的浮躁,昭示的是并不懂“共享科学”领域趋向统一的“弦理论”,不懂得“共享科学”在新时代更大范围内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
(摩罗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