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酗酒行为不仅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个体行为,它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涉及颇广的社会性问题。酗酒不仅会对酗酒者的身体及其机能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对酗酒者的社会关系以及整个公共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酗酒的成因,可能与酗酒者深层的孤独感有关。对于酗酒者的干预和治疗则应该更多地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虑。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自身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竭力探究和发掘这些积极的向上的品质和力量。这是对传统意义上健康即无问题的超越,通过这种更为积极的关怀与干预,酗酒行为才能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关键词:健康心理 酗酒 治疗干预
纵观人类的疾病与健康史,我们发现,人类的健康问题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之中。我们对于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原始的神话迷信巫术等到近现代从分子原子水平上探究疾病。随着时代与科学的发展,我们战胜了横扫欧洲大陆的鼠疫,制服了牛痘,消灭了天花,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于此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健康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恰恰相反,我们面临的疾病数量不断增加,种类越发复杂,危害持续升级。仅从精神卫生方面来看,“DSM 在1952年第一版时只包含106种心理疾病,1968年第二版时增加到182种,1980年第三版时增加到265种,1994年第四版时更增加297种,手册页数也从最早的130页增加到现在的886页。”[1]当然,这可能与人类对于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细化有关,但人类长期对于健康的轻视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健康心理学孕育而生,它力图扭转昔日等疾病出现才救治调理的被动局面,转而发展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防患于未然,以达到提高人类生活幸福度的终极目标。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质 积极心理学看健康问题的视角与当前流行的生物医学模式相比,更为积极向上,在它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向善向美的力量,看到人类战胜疾病的希望和终极幸福的曙光。 在对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上,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任何问题,还包括个体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产生和增加。”[2]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是一种质的提升。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把身心健康单纯地理解为不出现问题,但是,不出现问题不代表不会孕育产生问题。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的疾病在发病上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往往有着漫长的孕育时间。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为人处世的方式,生活起居的节奏等等都可能是我们自身孕育疾病的温床。由此看来,仅仅把健康视为不出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类似于亡羊补牢,虽然为时未晚,但是,羊已亡。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其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而健康心理学则抓住人类向上的积极品质,发展人类的积极力量,以此来消除疾病滋生的温床,铲除孕育疾病的土壤,从源头上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研究对象的确定方面,健康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在研究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3]然而对于什么才是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学界的标准却时至今日仍然难以确定,不过人们对于积极力量和品质也还是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它们主要包括好奇、热爱学习、创造性、勇敢、正直、正义、责任心、谦虚、审慎、爱与被爱、感激、乐观、宽恕等。
二、酗酒的危害及酗酒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饮酒古国,同时也是一个酒精消费大国。“无酒不成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一辈又一辈的国人不自觉地举杯仰头。但是与“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以及酒后龙飞凤舞洋洋洒洒的张旭相比,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往往是醉卧街头蛮横撒泼的粗野行径。酗酒所导致的危害不容小觑。 酗酒在医学上的定义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高于0.08。酗酒产生的危害可以大致分成两类,其一是酗酒对于酗酒者的身体及其机能的损害,其二是酗酒对于酗酒者社会关系的损害以及对于公共社会的损害。 酗酒对于人体及其机能的损害,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表现在其对人体肝脏的伤害上。长期酗酒会加速肝脏的衰老,即肝脏被氧化的进度会大大提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其次,酗酒将导致心脏机能受损。研究表明,“经常过度酗酒的大学生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平均水平,C反应性蛋白是一个长期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系统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增高较容易引发或者促发心肌梗塞或中风。同时,高含量的反应蛋白增加了介入手术后动脉重新闭合的可能性。”[4]此外,酗酒与慢性胰腺炎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发病率升高独立相关,并且与酗酒的量成正比。另外,青少年如果经常酗酒,其记忆力会受到损害,特别是影响在记住预先计划的事情方面,即前瞻记忆力。酗酒对于记忆的影响是基于其对人体大脑的伤害之上的。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完全成熟,这样,酒精对于青少年大脑的伤害就显得更加深重了。 此外,研究发现,“与不酗酒者相比,饮酒者的骨质减少。特别是脊椎骨、肋骨、髂骨嵴、股骨颈和跟骨可见骨小梁减少。对饮酒者骨骼的组织形态测定显示,骨密质和骨小梁的减少导致了骨质疏松。动物研究提出,饮酒使骨质中钙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骨质的减少,但不引起骨的器质性变化。酒精可直接作用于甲状旁腺而诱发其功能异常。酒精也可引起低镁血症(镁排泄量增加)间接的诱发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导致钙代谢紊乱。也可能是酒精的直接毒性影响了钙的吸收,另外,酒精直接影响骨骼重塑的可能性也引起了重视。”[5]另外,酗酒对于男性生殖系统也有影响,“酒精能通过损害睾丸生精上皮和影响性激素的合成两种途径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精液的质量。长期酗酒的人,尤其是慢性酒精性肝硬变者,血清内睾酮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低下,而且雌激素水平升高。”[6]“酒精中毒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组织学上表现为支持细胞萎缩、生精细胞减少,同时还有精子形态的改变,如头端破裂、中段膨胀和尾部卷曲等。此外,慢性酒精中毒还会导致维生素A和锌的缺乏,这两者都是维持睾丸功能所必需的。有报道酒精对18岁以前男性生殖系统的危害比成人更严重。”[7]除此之外,酗酒对于人体视力、血液粘稠度都有一定的消极 影响。 酗酒对于酗酒者社会关系及公共社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伤害上。“当驾驶员的血酒浓度为0.05%~0.09%时,与血酒浓度为零相比其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加2倍;当血酒浓度达到0.10%~0.14%时,发生致死性伤害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倍。”[8]酒精对大脑有麻醉作用,降低了对运动神经的约束能力,从而会使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下降、对外界事务的感知力和判断力降低,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对机动车的操控不准确、及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机动车驾驶员,酗酒的行人也会出现更多违法交通规则的行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可能出现误差,导致伤害的发生。饮酒者小脑受到酒精麻痹,导致平衡感下降,更容易出现跌伤的损害。“饮酒不仅可以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对故意伤害中如机械伤中的暴力攻击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因为酒精可以使人产生兴奋作用,对自己的意识和行动的控制力减弱,酒后伤人事件经常发生。酒后家庭暴力的倾向会增加。”[9]除了指向他人的暴力行为之外,酗酒者也会出现一些指向自身的自残自伤甚至是自杀行为。他们在酒后的这些粗暴的行为令很多人大为反感。由此,众人对酗酒者均嗤之以鼻,难以与酗酒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和社会联接。这令酗酒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出现一些普遍的负性特征。这一点是让众多社会工作者感到忧心忡忡的。 酗酒对于人们的危害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更多的人想要对酗酒者为何酗酒寻找答案。中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借酒消愁”、“借酒壮胆”、“借酒撒疯”。细想一下我们发现,这些说法都是对酒麻痹功能的变形解释。酒的这种麻痹功能被具体化到生活的具体体验上,但是这种体验的深度显然是不够的。对此,有学者指出,酗酒者的酗酒行为是基于一种对于更深层次的孤独感的基础之上的。“从根本意义上,那些人1具有和他人相同的依赖感和亲密感需求,但是他们自己否认亲密关系能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有压力时,他们不依靠社会关系的保护和帮助功能,相反可能转而依赖化学药品使自己失去对不适状态的感觉,逃避隔阂和孤独意识。因此,依赖药品实际上是依赖他人的替代。”[10]他认为,孤独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体验,它从极短暂的不适可以延续到持久强烈的痛苦。孤独可能导致酗酒、药物滥用和其他行为障碍。然而,孤独与酗酒二者的因果关系却是不易确定的。究竟是孤独导致酗酒,还是说孤独是酗酒后的伴发症状和特征,目前仍然难以确定。现有研究显示,孤独是酗酒的一个很好征兆,同时另一方面,酗酒者表现得更为孤独。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二者一旦纠缠到一起之后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难以收场。
三、对于酗酒的改善与治疗 从酗酒的危害和酗酒的成因来看,酗酒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在更大程度、更多层面上,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针对酗酒问题,我们要走的路还是漫长而艰辛的,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酗酒者和其治疗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包容。 首先来说,我们应该为酗酒的治疗注入更多的人性力量。对酗酒者的尊重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要把酗酒者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要更多的关注他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力量,相信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能够把问题解决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能看到积极心理学的光芒在闪耀。我们不再将酗酒者看成一个有问题的人,而是把他看成是需要帮助的人,有待扶持的人。我们应当了解的是,外界的指导和限制只能在表面上掩盖问题,转移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关注酗酒者自身的积极品质、努力开发其自身的积极力量时,他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而这正是健康心理学所要传达的核心观念,即:所谓的健康并非指没有问题,或者把具体问题解决了,而是对于个体身上的积极品质的关注和积极力量的发掘培养。 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我们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开始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了。在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一是对于个体的调整和干预。就是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帮助酗酒者修正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歪曲信念,恢复酗酒者的信心与勇气。 第二是发挥家庭的促进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安全基地。要把酗酒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解决,例如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临时的环境等。家庭要为酗酒者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其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至于有被抛弃的感觉。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对酗酒者持更加包容的态度。除此之外,在社会上普及酗酒的危害知识,减少对于酒文化的商业推广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第三是小组治疗。也就是采用科学手段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使酗酒者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有益的互动。通过集体环境给他们注入希望,给酗酒者以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同时可以让他们在团体中了解组员的共性,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竞赛激励、角色模仿等方法,使酗酒者的酗酒行为得到干预和改善。
参考文献 [1],[2],[3] 陈晓娟,任俊,马甜语. 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 心理科学,2009,32(2):487-489 [4] 钟宪林. 青年时期酗酒对心脏危害的研究[J]. 高血压门诊,36-37 [5] 张杰,张庆华,邬小薇,et al. 吸烟、酗酒对深圳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8,Vol.35,NO.2,305-307 [6][7] 王跃峰,苏锦明. 酗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0, Vol.31,No.11,79-80 [8][9] 李丹,谢韬,刘光远. 酗酒——伤害发生重要而共同的危险因素[J]. 中国健康教育,2005,Vol.21,No.3,163-166 [10] 彭建民. 孤独、酗酒与社会关系研究[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Vol.21,No.1,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