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今日获悉,朝阳警方已介入事件调查。幼儿园工作人员表示院长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因此无法接受媒体采访。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已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调查。

最近,南昌豫章书院、携程虐童等儿童伤害事件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事件不断,拐卖、性侵、校园暴力也时有发生。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时时受到威胁,如何保障儿童安全成长仍然是整个国家的待解之题。
由凤凰网公益和伊利方舟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儿童安全公益盛典上,围绕儿童保护的现状和出路,设置高峰论坛,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中华儿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姜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儿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林丹华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张柳共同上台探讨儿童保护的发展方向。

儿童伤害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现场,童小军以携程虐童等事件为例,剖析了当下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她指出,犯罪成本低只是一个方面,儿童伤害事件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首先,社会对于什么是“儿童伤害行为”尚未达成集体共识:我们对儿童伤害的公众意识不足,对哪些行为是伤害儿童的行为也没有共识。很多人认为只有恶性案件才叫儿童伤害,但其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老师打骂孩子的行为也是。
其次,在公众有了共识的前提下,社会并未形成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国家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仅仅一句严禁虐待孩子,这样并不起作用。法律要具体到什么是伤害、什么是虐待、什么是安全。
姜莹则从基金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儿童伤害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她表示,现有的儿童公益项目中,更多的是后端救助型的项目。以中华儿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为例,目前为止我们约有100个左右后端救助型项目,涉及到五大类型,包括成长、医疗、心理和技能,而针对儿童安全、心理、成长的前端项目很少,在5%以下。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姜莹补充道,一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前端项目不像后期项目那样更易于操作和复制。这类项目,无论在设计的复杂性以及人才的专业性、项目整体的运行情况上来讲,都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二是资金方面的匮乏。对于公众来说,人们更愿意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后伸出援手,看到一个孩子病了、受伤了,我们马上伸出援手,但不愿意或者没有在前端关注到,在意外没有发生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帮助孩子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三是整体的社会关注度和项目的影响不够,需要更多人的发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针对儿童安全的现状,朱锡生在现场坦言,一定程度上来讲, 我国儿童安全现状很不乐观,比如乡镇撤校并校引发的上下学路上安全问题。以前农村是每一个村一个学校,现在撤校合并,每个乡只有一所中心学校。学校合并之后,对儿童的上下学是很大的安全挑战。在贵州和云南时,我经常看到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背着书包在大雾天里去上学,云南那些地方,丘陵多、路难走、雾也很大。还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等等。虽然党和国家对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但社会各方的责任更重,担子也更重。
对此,张柳在论坛上表达了相同的担忧。她提到,现阶段,儿童福利和保护虽已进入转型和升级的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从国家层面、从政策的角度出台儿童保护法律,去整体地统筹、解决儿童福利保护的问题。
同时,要在服务终端发展儿童保护,打通、建立儿童福利保护链条。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也可以发挥和承担更大、更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利用他们的专业性和灵活性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解决儿童的问题。
最后张柳表示,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才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局面。
儿童成长究竟指什么?
论坛上,针对“儿童成长”一词的定义,朱锡生解释道,儿童成长的问题往往跟这几个热词相关:安全成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和全面成长。无论是哪一种,归根到底都是促进和保障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都是身和心的问题。
针对“心”这一层面,林丹华着重强调了儿童所处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她表示,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家庭、父母,或者是照料他的人;3到6岁时,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是最重要的;而当他进入幼儿园,进入到人生中第一个集体环境之后,幼儿园就变成了同等重要的环境;等进入中小学,学校的老师、同伴对他的影响就变得更为重要。从幼儿园到小学,同伴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到初中则会变成更为巨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环境,就是大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人的成长离不开所靠近的社区,如果生存在农村,农村中有大家的文化、大家的价值观、人际关系会更密切,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会更大。 所以,积极的家庭环境的创设、学校环境的创设,包括社区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创设,对孩子心理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林丹华同时也阐释了心理健康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她强调,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表现在对儿童能力、品格、自信和联接等多个方面。这种影响会是终身的、深远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才能将孩子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摩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