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童谣1987,终于在漫不经心的扫读中,完成了这本书。坦白说,这本书不是我本周的计划,最初,我是打算完成《以交易为生》的。很遗憾,改变了计划。
我有想过,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首先,我并不是吸烟的爱好者,其次,戒瘾应该也不是我阅读主题之一。
看完上一本《自律力》的时候,我买了几本跟戒瘾有关的书,我大概打心眼里认同,戒瘾是最挑战人自律和理智能力的课题。我好奇那些被毒瘾和烟瘾折磨的人,他们需要如何挑战自己的极限。
烟瘾和毒瘾不太一样,烟瘾是看不见的毒瘾。我身边有很多很多大人(原谅我这么形容比我大一辈的人群)曾经戒烟,并最终失败。我不知道戒烟失败统计数据究竟如何,但直觉告诉我,并不在少数。目前我看到的两个戒烟成功的案例,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邻居姐姐。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在戒烟之前,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然,至今,我父亲也没有把酒戒掉,我想过为什么既然他能戒烟,但为什么不能戒酒,等下我会给出我认为的解释。
回到这本书,作者亚伦是位有着30多年烟瘾的老烟枪。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撰写逻辑并不如作者戒烟这件事成功。40章的标题的成文逻辑实在混乱且啰嗦,有很多内容主题重复。归纳一下,作者讲述了这几个问题:
1、吸烟其实是吸毒,尼古丁会让人上瘾。
2、戒烟戒不了是两方面原因:身体上瘾和心理上瘾。
3、作者认为3周身体上瘾的毒戒的了,但心理上瘾的毒才致命。我们之所以戒不了烟是心理上的恐惧(戒完烟会让我们生活变糟糕)、错误的意识,这些错误的意识包括:吸烟能缓解压力、吸烟能让注意力集中。
4、意志力戒烟和减量戒烟很难让人最终完全戒烟。意志力戒烟让我们觉得自己其实是在牺牲自己,减量戒烟会让我们内心无比期盼抽那几根烟的过程。
5、该如何戒烟?
1)承认自己抽烟其实是在吸毒;2)认清吸烟并不能提供享受,这种享受的感觉其实是幻觉;3)不接受任何替代品,不要再尝试吸任何一口烟。
我不太确定作者这样的方法是否能真的帮助重度吸烟者通过阅读书籍戒烟,支撑我看完这本书的原因是,我想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吸烟。
我们为什么要吸烟呢?一定是它满足了我的某种需求。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韩剧,一有时间,我就偷偷看韩剧,明明是要学习的时间,但是,当我上了大学,乃至到了现在,我有大把时间可以看韩剧了,我却一点打开电视的欲望都没了。我没有做任何努力,就放弃了这种行为,因为从内心里,我就不需要它了。
很遗憾的是,我并不认为作者真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吸烟这种需求,当然,这是经验主义者的通病,他们会从某一个案例,得出"完全的结论"。
为什么不能戒烟?
1)吸烟能带来舒适区的安全感。很多人在压力中,会抽烟。吸烟会让他们放松,我并不认为这种放松是虚幻的,无论是尼古丁或者习惯性行为带来的安全感中的哪一种,这种放松的作用是的确存在的。而且,这种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的本能,是婴儿口欲期的满足方式之一。
2)人时间感的错位。应该说,95%以上的人时间感是错位的。我们明明知道吸烟会最终带来恶果,但直觉上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且,一根香烟真的就会让我死亡么?很难有人能够相信吧。但,即刻的吸烟却可以让我内心安定,那么,抽烟的好处在此时必然大于抽烟的坏处。
3)没有真的戒烟动机。所有人都告诉我吸烟是不好的,害人害己。我知道吸烟在伤害自己的身体,但是,我却没有感受到这种伤害。举个假设:如果医生告诉你,如果你再吸一根烟,你就会得肺癌而死,你还会吸烟么?我想绝大多数人会立刻戒烟。而且,从此不会再吸。为什么呢?因为吸烟并没有让人有真正得被威胁感。这点正好解释了我父亲的戒烟成功原因,因为他当时得了肝硬化,他是真的感受到了吸烟是真的危害他的,烟没有一点好处。然而,他却不能戒酒,因为他还抱有一点执念,酒对人体有好处(中国古老的酒文化的谣言)。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戒烟或者戒酒中,意志力绝对不是关键因素。
4)口欲期的问题。差点忘了老弗的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还需要后续补充,老弗自己其实就是深陷口欲期问题不可自拔最后得了口腔癌而死。
应该说,戒烟或戒瘾最需要解决的是情感上需要的问题。如此看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戒烟,毕竟,无意识的情感需求太难发现了。
我们必须要首先承认,人是动物。
我们必须要再次承认,人类的理智在面对情感时,是非常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