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微博打败“小鲜肉”,百度第一热议话题,今日头条年度热词,“全面二孩”直击民心。从“只生一个好”到“生两个更适宜”,这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35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调整。新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缓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还有待检验。偷偷“违规”怀上老二的父母们,恭喜你们押中了。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明确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也就是说,只要跨入新年元旦出生的二孩,就是合法的。
从立法的细节来看,“全面二孩”并非只是“放开”,还要鼓励。
二孩:“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作为一款单独规定;生育二孩的也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
一孩: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没了,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条款差点被拿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虽保留,但也只是适用于以前的“老人老办法”。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基本国策35年来的最重大调整,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从2015年初,小道消息就已到处弥漫,先是说5月放开,后又传出是年内放开,国家卫计委两度“辟谣”,口径可谓滴水不漏:积极做好研究论证工作,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除了时间对不上,传言最终还是被证实了。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两个小时后,“全面二孩”跳上长期被小鲜肉们占据的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
尽管年底才敲定,但丝毫不影响这一政策的巨大冲击力。据南方周末获得的数据,“二孩”在2015年度百度十大热议话题排名第一,2015年度今日头条国内十大热词排在第九。
着急的不只是普通大众。中央开完会的第二天,湖南省卫计委就对外宣称,即日起,该省居民不但可以怀二孩,还可以生二孩,不再做实质性处理。仅4天后,这一匆忙发出的决定又被匆忙收回。原因就是,得等立法机关先修法。
民意所向,两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毫无悬念地通过上述修正案。
正如五中全会公报所写,实施“全面二孩”的目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比起一直实施“单独二孩”,实施“全面二孩”后,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可推迟1年到3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则认为,生育率的回升,不会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产生根本的影响。“全面二孩”后,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仍然将比现在翻番,超过31%。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原所长、有“计划生育之父”之称的田雪原曾表示,独生子女政策制定之初,便将期限确定为25年左右,最多不超过30年,2009年时大限已到。
6年,对于非独的65后甚至70后来说,很可能让他们丧失最后的生育机会。据统计,“全面二孩”的8700万目标人群中,有50%是40~49岁的育龄女性。今日头条得出的各年龄段阅读占比数据显示,最着急的是已错过生育黄金年龄的40岁以上人群。
滴滴出行提供的曲线图显示,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幕,打车去妇幼保健类医院的订单明显上升。在北京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前来咨询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的家庭越来越多,每天约400个号源中,约100人咨询二孩事宜,其中约10人为45岁以上大龄女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二孩门诊,前来咨询的孕妇中35岁至45岁的占一半左右。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相比之下,最适合生育的80后、90后们——在“只生一个好”年代出生的人群,似乎不那么在意。
中国人不爱生孩子了?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官方数据显示,自2013年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全国符合条件的1100多万对夫妇,约39.6%有再生育的打算,而截至2015年6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15.4%。
没钱、没精力是许多家庭放弃二孩的主要原因,80后、90后们难以想象,未来两个大人赡养4个老人、抚养2个孩子,将是何种局面。因此,有一些学者提出,让老百姓想生、敢生,也能生,得有具体政策,比如,给生育二孩的家庭减免个人所得税。
此外,对于已经习惯一孩的中国人来说,家庭的价值观又要往回寻找了。新闻里这样的情绪比比皆是:听说要有弟弟妹妹,小小年纪的“老大”们有离家出走的,割腕的,还有以死相逼的,“我今儿就把话撂这了,你要是敢生,我就敢死。”
不过,也有专家比较乐观:短期内的数据说明不了什么,新政策刚刚落地,人们需要适应,也要有准备。在今日头条的二孩新闻中,排在第一的是《宁波80后妈妈生二胎辞职信走红》,阅读量高达350万。主人公表示,“现在新政策出来了,我们非常兴奋。”
经济学家李稻葵估计,二孩政策或为2016年的GDP贡献0.2%的拉动力。从新闻上看,与生孩子相关的各个行业都已经处于备战状态,奶粉商、地产商、车商的各种旗号尤其叫得响亮。而月嫂、催乳师、保姆等家政人员的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最紧迫的是,那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吃紧了。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表示,要加强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和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国目前儿科医生的缺口达到二十余万。2015年12月,南京媒体报道,一市民去南京主城区一家三甲医院看病时发现,这家医院已经没有儿科了。原来,医院儿科只有一名医生,还是返聘的,不幸的是,这位医生病了。
(摩罗编辑)